八大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明確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對外發布《關於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目標,到2027年,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體系初步構建,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根基不斷夯實,人工智能賦能能源核心技術取得顯著突破,應用更加廣泛深入。推動五個以上專業大模型在電網、發電、煤炭、油氣等行業深度應用,挖掘十個以上可復制、易推廣、有競爭力的重點示范項目,探索百個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路徑,培育一批能源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研發創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項技術標准,培養一批能源與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金融支撐體系,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模式,能源領域智能化成效初顯。
到2030年,能源領域人工智能專用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算力電力協同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綠色、經濟、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論與技術創新取得明顯成效,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跨領域、跨行業、跨業務場景賦能,在電力智能調控、能源資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預測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學智能等在關鍵場景實現落地應用。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關研發創新平台和復合人才培養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體系,持續引導“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創新,為能源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意見》提出八個能源領域“人工智能+”的具體應用場景。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圍繞行業應用需求和基礎能力供給協同推進,從應用場景賦能、關鍵技術供給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點任務,並以專欄形式細化明確了研發應用重點方向。
一是面向能源各場景全方位賦能。《意見》圍繞煤、電、油、氣各能源品種,系統部署了人工智能+電網、能源新業態、新能源、水電、火電、核電、煤炭、油氣八大應用場景,推動能源領域共享人工智能發展紅利,助力傳統化石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新能源、能源新業態及能源交叉領域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培育壯大能源新產業新模式。在縱向上,圍繞能源裝備制造、能源生產、輸運、調度、消費等環節,強化人工智能對能源產供儲銷的提質增效作用,提升能源系統整體效率。
二是專欄明確典型場景建設路徑。堅持戰略引領與精准落地並重的原則,聚焦智能化轉型需求急迫、數據基礎完備、應用價值明確、規模化應用潛力大的方向,以專欄形式明確了37個人工智能+能源的融合應用發展重點任務,涉及百余項場景,其中,油氣方向有6個,煤炭、電網、水電、能源新業態方向各5個,火電、新能源方向4個,核電方向3個,同時,提出了各任務的建設路徑與目標。
三是加大關鍵共性技術供給。圍繞數據、算力、算法,系統構建人工智能應用基礎支撐體系,提出人工智能在能源領域應用的三大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方向:夯實數據基礎,加快形成能源領域高質量數據集,確保能源數據全流程安全可靠﹔強化算力支撐,統籌規劃資源,構建算力、電力深度融合的算電協同發展機制﹔提升模型基礎能力,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領域軟件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人工智能綠色低碳技術瓶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