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智慧糧倉、AI養豬 全球農創客比拼“科技范兒”

人民網記者 夏曉倫
2025年09月09日16:37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來參加這個比賽,一方面想通過這次機會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成果,幫助我們打開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也希望這些創新成果能幫助到更多的農民朋友們。”一位來自肯尼亞的參賽選手在2025年全球農創客大賽上告訴記者,中國在農業創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十分看好中國市場。

近日,在杭州市濱江區的賽事會場內,夏末的燥熱尚未完全褪去,近三小時線下路演的緊張氛圍還縈繞在空氣中。最終,坦桑尼亞SafeSip團隊、中國“豬群實時守護戰”團隊、美國PlanPulse Patch團隊分獲金、銀、銅獎。

聚焦東非七國禽類飲用水安全的SafeSip項目代表,在進行比賽路演。傅俊豪攝

聚焦東非七國禽類飲用水安全的SafeSip項目代表,在進行比賽路演。傅俊豪攝

記者了解到,比賽前三名會獲得由拼多多資助的“項目推進種子資金”,其中金銀獎團隊的負責人,還將受邀參加在羅馬舉行的2025年糧農組織科學與創新論壇,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農業科創成果。

如何加快推動數字新興技術與傳統農業的深度融合,是本屆大賽的核心議題。SafeSip團隊的獲獎方案,恰恰戳中了東非農業的痛點。

在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等七國,水生病原體導致的家禽死亡率高達58%,不少小農戶因家禽患病顆粒無收。他們設計的“五級仿生超濾系統+太陽能IoT監測+分級訂閱”方案,讓小農戶不用復雜操作,插卡接入數字系統就能“即用即付”。想檢測水中病原體含量,或是淨化家禽飲水,都能一鍵實現。

考慮到當地不少農村不通電,團隊特意採用太陽能物聯網技術,即便沒有電網支撐,系統也能實時監測水質、提前預警風險。試點數據具有說服力:用了這套方案后,當地家禽傳染病發生率顯著下降,死亡率普遍降低。

中國“豬群實時守護戰”團隊監測養豬場情況。受訪方供圖

中國“豬群實時守護戰”團隊監測養豬場情況。受訪方供圖

中國“豬群實時守護戰”團隊則用“少年氣”刷新了人們對農業創新的認知。

這支10人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隊長胡義勇笑著說:“我們是敢用少年大將軍。”從2022年12月組建起,他們就扎進養豬場收集數據,前后處理20多萬條養殖信息,終於讓系統練出了“聽聲辨病”的本事。通過識別豬的生咳、淺咳、干咳等不同聲音,能提前7天預警呼吸道疾病,把病害防控的關口往前挪了一大步。

不僅如此,團隊還開發出24小時不間斷的AI視覺識別與多傳感器融合智能裝備,替代傳統人工巡檢:豬隻的體溫變化、採食多少、運動頻率,哪怕是細微異常,裝備都能實時捕捉,一旦發現發熱、咳嗽等情況就立刻推送預警,實現“早發現、早干預”。

美國PlanPulse Patch團隊的方案,則把創新的目光投向了溫室高附加值作物。

他們把納米材料VOC傳感器貼在番茄葉片附近,這些小巧的傳感器能捕捉到植物染病前釋放的極微量氣體,再結合AI模型分析,能在病害症狀出現前2∼3天發出警報。

未來,團隊計劃先把首批產品用在CEA番茄溫室,之后再擴展到其他溫室作物和露地栽培,還會推出低成本版本,讓資源有限的小農戶也能享受到技術紅利。

各國選手充分交流經驗,共話農業數字創新。傅俊豪攝

各國選手充分交流經驗,共話農業數字創新。傅俊豪攝

此外,匈牙利團隊用高空智能氣球搭建監測系統,低成本實時觀測農田灌溉、病虫害及野生動物侵害﹔烏干達團隊靠太陽能技術支持農田灌溉與冷鏈倉儲﹔泰國團隊結合衛星遙感與AI,精准預測預警秸稈焚燒風險,這些方案雖未擠進前三名,卻同樣為全球農業與糧食體系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富有價值的創新方向。

本屆大賽評委、籌備小組負責人、浙江大學食物經濟與農商管理研究所所長衛龍寶點評時說:“我們一直在尋找兼具創新性和包容性的項目,真正能讓更多地區的小農戶受益。各個團隊從設計理念到技術應用都讓人眼前一亮,尤其在服務小農戶上體現出強包容性,期待能盡快落地推廣。”

“現在氣候變暖、資源減少,這些挑戰威脅著數百萬小農戶和農村社區的生計,而今天看到的創新方案,為破解這些難題提供了思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辦公室主任馬文森表示,未來會繼續推動這些創新方案從地方試點走向全球落地,助力實現“提升氣候韌性、供應鏈效率和營養安全”的目標。

“發展數字農業、推動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科技人才。”拼多多副總裁侯凱笛在決賽現場表示,未來三年,拼多多會依托“千億扶持”計劃,進一步發揮數字化優勢,繼續支持全球農業創業者和工作者,幫助農村地區改善生產和生活。

“一直以來,作為以農業起家的綜合性電商平台,我們始終把農業當作長期核心戰略。不僅要打通農產品上行的‘最后一公裡’,更要持續加碼農研創新的‘最初一公裡’,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動力。”侯凱笛說。

這場農創客大賽的落幕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從東非小農戶家的禽類飲水系統,到中國養豬場的AI監測裝備,再到美國溫室的植物預警傳感器,這些“科技范兒”創新正被應用到農業生產各角落,雖規模不大,卻能精准解決小農戶難題,匯聚成推動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責編:羅知之、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