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保推出智能保險顧問“蟻小保” 入選《科技助力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報告》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12日,在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螞蟻保發布了基於大模型技術的智能保險顧問“蟻小保”。“蟻小保”可提供保險產品解讀、保險方案配置和陪伴式理賠服務,全流程解決用戶在保前、保中和保后的保險疑問和需求。
螞蟻保發布智能保險顧問“蟻小保”
螞蟻集團保險事業群CTO孫振興介紹說,基於專業大模型的能力,“蟻小保”在保險專業領域“0知識盲區”,並且不捆綁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完全沒有銷售和佣金導向,真正做到客觀中立。
據了解,“蟻小保”也同步搭載在螞蟻保的智能保險服務開放平台“蟻橋”上,接入“蟻橋”的保險公司也能夠使用“蟻小保”的能力來服務用戶,做到“AI+人工”結合的服務范式,大幅提升保險服務體驗和效率。
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外灘大會上表示,保險業正在進入AI時刻,2025年是AI在保險業應用的轉折之年。保險行業憑借數據富集、流程標准化等特性,在AI技術應用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AI的性能和成本已經達到臨界點,因而AI應用也在今年同步迎來爆發,並且能極大地增強保險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將他們從簡單重復性的任務中解放出來。
打開支付寶APP,在螞蟻保平台上體驗“蟻小保”發現,用戶可以問“蟻小保”任意保險問題,包括講產品、算保費、產品對比、保單管理等。任選一產品交給“蟻小保”做分析,就能獲得保障范圍、投保規則、健康要求、理賠流程等關鍵信息的清晰解讀。當詢問“生病康復后買保險,是否影響理賠”時,“蟻小保”也能給出系統解答,清晰簡潔。
據了解,“蟻小保”8月開放內測后,累計有370萬用戶使用過“蟻小保”的服務,平均每次對話4.1輪。其中,用戶最常提問的是“這個產品保什麼?”,可以快速了解產品的保障范圍。
用戶可免費在螞蟻保上體驗“蟻小保”
據介紹,“蟻小保”集成了螞蟻保平台的海量保險知識體系和全周期服務經驗,在保險領域的專業性、嚴謹性、合規性做到了金融級標准,相比通用大模型而言幾乎沒有專業知識盲區。同時,“蟻小保”能夠做到對保險知識的通俗化降維表達,不和用戶拽專業術語,讓小白用戶也“看得懂”。
“蟻小保”不僅能進行保險問答,還能為用戶免費配置個性化保險方案,避免錯配、漏配問題。在專業大模型和螞蟻保HRAAM保險配置模型的雙重驅動下,“蟻小保”根據用戶輸入的地區、年齡、預算等需求信息,能為用戶甚至是家庭生成個性化的保險配置方案,並且清楚說明配置邏輯和原因,讓用戶明明白白買對保險。
孫振興表示,“蟻小保”沿襲了螞蟻保平台客觀中立的定位,無論回答用戶提問還是定制保險方案,不捆綁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沒有銷售和佣金導向,真正做到客觀可信賴。
理賠是用戶投保后最關心的環節,“蟻小保”實現了陪伴式的智能理賠服務:用戶隻需根據“蟻小保”提示拍照上傳材料,“蟻小保”調取的“安心賠”服務能自動識別107種醫療、理賠憑証,和保險公司協作快速給出審核結論。如遇材料缺失,“蟻小保”會貼心提醒﹔若用戶對理賠結論有疑問,也可直接對話“蟻小保”,進行理賠結論分析和解答。
目前,“蟻小保”的能力也同步搭載在螞蟻保的智能保險服務開放平台“蟻橋”上,接入“蟻橋”的保險公司都能夠使用“蟻小保”的能力來服務用戶,大幅提升服務體驗和運營效率。
據了解,截至8月底,“蟻橋”已引入22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專家,“AI+人工”的協同服務范式,日均服務用戶可達十萬余人,顯著擴展了保險公司產品專家的服務半徑,高出行業均值5-7倍。
人保健康互聯網運營中心負責人馬集表示,“蟻橋”平台助力保險公司實時生成定制化解決方案,有效回應用戶的復雜需求,不僅提升了運營和管理效率,也增強了保險服務的韌性與溫度,為用戶提供更可靠也更有人情味的服務體驗。
“蟻小保”通過技術實現“需求直達-智能解析-決策輔助”的閉環,解決了保險專業服務“最后一公裡”的可及性問題,因此入選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發布的《科技助力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認為,相較於傳統的人工服務,“蟻小保”有效擴大了保險公司的服務半徑,降低了客服環節的成本。“蟻小保”7 X 24 小時的全天候在線,讓每一個用戶都能像擁有私人保險專家一樣,輕鬆獲取專業、透明、高效的保險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魏麗認為,大模型、AI等變革性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會加速保險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蟻小保”這類智能保險顧問的出現,就是保險服務模式、生產模式加速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體現,能極大提升用戶側的保險體驗、保司側的運營效能,讓專業的保險服務更普惠,為保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