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市場監管總局:三個維度推動質量認証數字化轉型

2025年09月12日15:54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郝帥)今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關於加快推進質量認証數字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專題新聞發布會。

會上,市場監管總局認証監管司司長姚雷表示,推動質量認証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需要“久久為功”的長期性工作。為了營造改革創新的良好氛圍,確保《指導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能夠落地見效,《指導意見》從三個維度提出了系統性保障措施。

一是在爭取政策支持方面,充分發揮財政、金融等政策工具作用,統籌支持質量認証數字化共性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突破、平台建設,通過專項資金支持、“專精特新”認定、融資信貸等措施激勵認証機構加大數字化轉型發展力度。同時,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和質量認証技術基礎,創新開展數字化認証新模式,制定包容審慎監管政策,探索實施“沙盒”監管。

二是在強化標准引領方面,圍繞數字認証全流程,加快推進數據格式、審核流程、人員資質、文檔留存等方面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制定,統一接口協議和技術底座,解決當前標准缺失、數據孤島等問題。統籌國家標准與行業標准、團體標准之間的銜接與互補,促進質量認証數字化基本規范和規則統一。

三是在推動國際互認方面,鼓勵國內認証檢測機構、科研單位、行業協會和企業積極參與IEC、ISO等國際組織的數字認証規則制定,推動我國優良經驗和實踐“走出去”。引導認証從業機構結合國家對外開放戰略與自身優勢,探索質量認証數字化國際互認合作項目,加強與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的銜接互信。

姚雷表示,總的來說,政府不僅提供資金、制度等“硬支撐”,還通過推動標准融合、數據共享、流程再造等“軟能力”建設,引導全行業共同打造高水平、強引領、可信賴的數字化質量認証體系,通過“讓信任更有效地傳遞”這樣一個核心目標,使得質量認証更有智慧,促進產業、企業間質量提升、建圈強鏈,促進市場、消費端減少選擇成本、盲選優選,促進國內外互聯互通、將中國的數字化實踐轉化為競爭優勢。

(責編:郝帥、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前八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26.56萬億元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羅知之)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初步統計,2025年前八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6.5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66萬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93萬億元,同比少增4851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816億元,同比少減767億元﹔委托貸款減少855億元,同比多減307億元﹔信托貸款增加1942億元,同比少增161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23億元,同比少減2566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56萬億元,同比少2214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10.27萬億元,同比多4.6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669億元,同比多1093億元。…
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33.66萬億元 同比增長8.8%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羅知之)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初步統計,2025年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33.66萬億元,同比增長8.8%。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65.42萬億元,同比增長6.6%﹔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1.19萬億元,同比下降21%﹔委托貸款余額為11.15萬億元,同比下降0.6%﹔信托貸款余額為4.49萬億元,同比增長5.5%﹔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2.12萬億元,同比下降4.1%﹔企業債券余額為33.47萬億元,同比增長3.7%﹔政府債券余額為91.36萬億元,同比增長21.1%﹔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11.99萬億元,同比增長3.4%。…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