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讓豐收成果顆粒歸倉

吳 浩
2025年09月30日09:08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讓豐收成果顆粒歸倉

眼下,我國秋糧陸續進入收獲期,各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由於受到今夏洪澇、干旱等不利天氣影響,為確保今年糧食生產維持穩定,要切實做好秋糧收獲減損文章,樹立“減損就是增產”理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秋糧在我國糧食生產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實際收獲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損耗風險。比如,糧食收獲裝備質量參差不齊,老舊設備難以滿足高效低損收獲的要求﹔收獲時機把握不准,過早或過遲收獲都會增加損失率,尤其過遲收獲可能因風雨雪導致倒伏、落粒,機收難度加大﹔等等。在運輸、倉儲環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損耗。未來,應多措並舉,讓豐收的成果顆粒歸倉。

做好農機維保和農機手培訓。“機收減損”是重要途徑。為確保充足的優質農機用於秋糧收獲,要提前做好農機具保養,對調整割台、摘穗裝置、粉碎裝置等關鍵部位進行重點檢查,確保農機具運行順暢。“三分機器、七分使用”,經驗豐富的農機手能夠在收獲時顯著降低糧損。在秋收戰場上“實戰練兵”,加強對農機手的培訓,提高農機手規范操作能力,提高作業質量,努力把機收損失率降到最低。

完善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體系。極端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風險挑戰。尤其是在收獲季節,一旦遇到突發災害天氣,如果能夠迅速組織農機力量開展搶收作業,就能有效減少糧損。各地要加強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體系建設,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的農機力量,推動協同合作。加快培育區域農機服務中心,建強用好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強化農機裝備保障,確保關鍵時候能夠調得出、用得上。

推進全鏈條糧食減損。糧食收獲后,在運輸、倉儲等環節,都不同程度存在損耗的情況。要在運輸環節,強化原糧運輸過程管理,減少運輸環節原糧損失損耗。比如,檢查運輸載具門、窗、艙蓋等,確保無漏雨雪、漏糧、水濕、污染等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隔熱、保溫、抑菌等技術手段,避免原糧品質劣變。運用科技手段科學儲糧。例如,加強高標准糧倉建設,推進舊倉改造升級﹔運用糧倉智能巡檢機器人,實時採集糧堆溫度、濕度、水分、虫害等數據,將糧情異常控制在萌芽階段,大幅減少因霉變、虫害引發的糧食隱性損耗。

秋糧減損是一項系統工程,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和普通農戶的切身利益。各地要充分認識秋糧減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探索和完善相關技術與模式,以實際行動落實落細工作。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重視糧食安全的良好氛圍。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