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東風著陸場最高標准夜迎神舟二十號

2025年11月03日08:47 | 來源:科技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熱點回應】

11月1日早上,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打開“家門”,與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完成中國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會師”。按計劃,6名航天員將在空間站共同居住約5天時間,完成各項既定工作。

隨著神舟二十號飛船返回任務進入倒計時,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著陸場也將第三次在夜間執行航天員搜救任務。夜間那麼黑,溫度也低,搜救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如何才能快速找到返回艙,航天員又是怎樣防寒保暖?

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獲悉,東風著陸場近日開展多輪全要素實戰演練,在極端環境下錘煉“艙落機臨人到”的本領。空中搜救、地面處置、通信保障、醫監醫救等系統,將以最高標准、最佳狀態,迎接神舟二十號乘組從太空歸來。

第一問:夜間搜索面臨哪些考驗?

夜間搜索是對搜救力量的極限考驗。茫茫戈壁灘在暗夜中失去參照物,復雜地形、低溫環境下的裝備性能衰減,以及返回艙難以目視發現等,給搜救工作帶來多重挑戰。

對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立足“最復雜、最困難”場景,開展了多輪次夜間專項訓練。空中分隊強化夜間搜索飛行和光電吊艙紅外熱成像操作訓練,地面分隊專攻暗夜復雜地形駕駛,空地協同演練精准磨合每一個處置環節,讓搜救隊員在黑暗中形成肌肉記憶,確保動作精准高效。

第二問:如何在黑夜中快速找到返回艙?

空中分隊光電吊艙具備紅外熱成像功能,即便返回艙如同“隱藏在星海中的明珠”,也能精准捕獲目標。

同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了解決著陸現場照明燈和車載光線照射角度平直問題,升級了無人機夜間照明系統,組建多機協同照明,為現場搜救隊員和背光人員提供大范圍照明,並通過優化照明角度與覆蓋范圍,避免燈光反射造成的視覺干擾。

“針對本次夜間搜救特點,我們加強了夜間搜索現場處置通信保障等訓練,著重強化了照明保障。”搜救隊員蔡超超介紹,“著陸現場,我們設置3套便攜式照明燈,地面車輛到達后會架設兩套廣場燈,在直升機降落后,還將升起3架照明無人機,這樣現場會形成一個立體的照明效果,為航天員點亮歸航之路。”

第三問:航天員出艙后怎樣防寒保暖?

結合歷次夜間搜救任務低溫特點,醫護人員為搜救隊員配齊防寒物資,給航天員精心准備了睡袋、蓋毯等御寒裝備﹔對醫監醫救車全面維護保養,確保其在低溫環境下能提供溫暖適宜的場所,讓航天員著陸后第一時間得到專業呵護。

“我們已開展多次訓練演練,提升了人員在復雜環境下的搜救效率和低溫夜間協同搜救能力,確保搜索救援艙落、機臨、人到。”搜救隊員孟凡良說,“針對著陸場低溫夜間執行任務情況,我們重點開展特情救援處置訓練。同時優化救援流程,加強了航天員出艙后的保溫防護和醫療救護預案,做好了應對復雜情況的准備。”(姚彥亭 胡 毅 本報記者 付毅飛)

(責編:薛瑞、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