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油找氣,如何給地球做高清“CT”(新視點)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目前,我國約70%的待發現油氣資源蘊藏在深層超深層、復雜構造及非常規等新領域。如何找到這些寶貴的油氣資源,精准繪制“藏寶圖”?記者近日走進中國石油集團東方物探公司,尋找答案。
東方物探公司物探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文佳敏介紹,全球95%以上的油氣田發現依靠地震勘探,原理類似CT:首先,通過人工地震波激發採集原始數據,然后,將原始數據處理成三維成像數據體,最后,地質專家依托數據分析判斷油氣分布規律,提供鑽探井位。
隨著油氣勘探向深層超深層領域延伸,地震波激發技術面臨傳達深度不足、回傳地震波信號不清晰等情況。
為了攻克這些難題,東方物探公司研發出“兩寬一高”(寬頻、寬方位、高密度)技術與裝備。這好比用相機拍照片:“寬頻”相當於彩色照片,看到的地下信息更豐富﹔“寬方位”相當於從不同角度拍照片,可以看清地下全貌﹔“高密度”相當於數碼相機的高像素,像素越高、照片質量越好。
2024年,“兩寬一高”技術與裝備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背后,離不開一系列硬核裝備和高端技術的支撐——
“新裝備+新技術”,讓地震數據從“採得慢”到“採得快”。
地層越深,越要激發能力更大的震源。在東方物探公司的模擬野外採集現場,記者見到了企業自主研發的寬頻大噸位可控震源車。車重30噸,中間幾根長管是激發地震波的關鍵裝置“振動器”,光這個部件就5噸重。
勘探作業時,可控震源車會根據導航行駛到設計點位,從地面向地下進行激發作業。它產生的低頻信號能夠穿透地層,讓深層探測能力從5000米提高至上萬米。
東方物探公司高級專家馬磊介紹,企業發明了一套新的數據收集技術,數據採集最大接收道數由萬道級提升至30萬道級,同步誤差由毫秒級降至微秒級。
大型地震處理解釋軟件,讓油氣目標從“探不明”到“探得准”。
採集環節之后,便是處理和解釋環節。要把數十倍的海量數據轉換為可視的深層地質圖像,並對其進行全景解釋,大型地震處理解釋軟件是關鍵。
多年前,國內大型地震數據處理解釋軟件主要依賴進口。2003年,東方物探公司研發出我國首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型地震數據處理解釋一體化軟件﹔2015年,推出升級版,成為全球首套五維數據處理解釋軟件,軟件功能更加豐富完善,如今已躋身全球三大物探主流軟件之一。
這幾年,該軟件研發團隊還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提高資料處理解釋精度。以地震波傳播速度譜拾取為例,“以前靠人工拾取需要2個月甚至更久,現在依靠速度譜智能拾取技術,周期縮短到隻需‘周級’,甚至‘日級’就可完成,實現提質增效。”東方物探公司處理技術研究部人工智能室主任耿偉峰說。
“十四五”以來,東方物探公司配合國內油氣田落實3個萬億方天然氣和5個億噸級石油規模儲量區,同時助力保障了兩口萬米科探井井位落實和順利鑽進。在海外,東方物探公司服務80多個國家、300多家石油公司,營業收入連續多年居全球物探行業首位。
東方物探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任文軍介紹,下一步,企業將持續推動技術裝備迭代升級,拓寬到煤田地質、工程地質、固體礦、地熱勘探以及地質災害預防等應用領域,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6日 18 版)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微信掃一掃提供新聞線索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