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夜@烏鎮:在AI浪潮中,開啟無限可能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我們正站在數字文明的時代路口,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全球科技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著我們的生活。
在AI浪潮中,我們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這股前沿技術的脈動,如何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澎湃動能?11月7日晚,“人民之夜”@烏鎮茶話會,悄然開啟了一場人文經濟與智能科技的思想碰撞。
“在變革的時代,堅守主流價值。主流媒體應‘言人之畏言,言人之未言’。”人民網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趙強表示,智能互聯網的到來,推動傳播方式深刻嬗變,媒體格局加速演進,輿論生態更趨復雜。作為“網上的人民日報”,人民網的使命不止於“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發揮“輿論引導”“凝聚共識”和“價值鏈接”“服務受眾”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性力量。

北京前瞻AI安全與治理研究院院長曾毅。人民網記者 任峰濤攝
“人工智能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賦能技術,更應成為推動人類文明向共生文明演進的核心力量。”北京前瞻AI安全與治理研究院院長曾毅認為,未來應突破“工具性”視角,構建人與通用人工智能、超級智能乃至人工生命形態之間相互尊重、協同共治的共生倫理體系,實現技術與文明的深度互嵌,邁向可持續的共生文明。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智能學院執行院長鄭宇化。人民網記者 任峰濤攝
“要打通‘科技到產業’的通道。”在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智能學院執行院長鄭宇化看來,AI價值的釋放,必然依賴技術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協同演進。作為一個“高起點、小而精、創新型”的新型研發機構,關鍵要打造成果轉化“硬實力”,架起“高科技”到“產業化”的橋梁,實現“產業技術”的中試熟化、孵化、加速。

科大訊飛副總裁、羚羊公司總裁徐甲甲。人民網記者 任峰濤攝
“AI的盡頭是能源。”科大訊飛副總裁、羚羊公司總裁徐甲甲認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能源行業。一方面,AI繁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電力需求﹔另一方面,AI與能源的深度融合將推動能源行業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能源大模型+垂類模型”的落地應用,將有助於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

螞蟻集團可持續發展部副總裁王曉晶。人民網記者 任峰濤攝
“要讓數智技術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螞蟻集團可持續發展部副總裁王曉晶認為,互聯網公司應有效利用技術工具、搭建智慧平台,鏈接更多向善力量。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螞蟻集團通過“AI豆計劃”聚焦人工智能數據標注產業,已累計幫助超2萬名鄉村女性及返鄉青年實現就地就業,成為科技向善的生動實踐。

深信服科技副總裁付夏冰。人民網記者 任峰濤攝
“AI時代呼喚網絡安全的新范式。”深信服科技副總裁付夏冰表示,AI正在深刻重塑網安行業,一方面賦能防御方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判,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攻擊門檻,推動攻防對抗升級。這需要網安企業構建“AI對抗”“人機協同”網絡安全新范式,將AI深度融入現有產品與平台,提升解決具體場景問題的能力﹔同時強化人才結構升級,培育懂安全、通AI的復合型人才。

楓葉互動副總裁南亞鵬。人民網記者 任峰濤攝
當前,微短劇從國內火到了國外。楓葉互動副總裁南亞鵬表示,AI正在成為短劇出海的助力。從最開始直接用AI將國產短劇翻譯成外語,到目前AI已經逐漸走進內容生產、創作的環節。比如,通過AI對劇本進行智能潤色,能大幅提升內容生產效率。與此同時,AI漫劇正在打破真人短劇和動漫短劇的“次元壁”,為中國文化“走出去”開辟了新路徑。

人民網“人民之夜”@烏鎮茶話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任峰濤攝
一場烏鎮茶話,讓我們看到AI正以多元姿態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不斷開啟未來的無限可能﹔更讓我們清晰看見,在這股AI浪潮中,我們始終堅守的方向:技術向新,價值向善。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