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莫讓“AI換臉盜播”破壞直播電商生態

2025年11月10日09:18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莫讓“AI換臉盜播”破壞直播電商生態

近日,演員溫崢嶸在抖音直播間自曝被“AI換臉盜播”——多個直播間同步出現“她”的帶貨形象,當她在評論區質問“你是溫崢嶸,我是誰”時,反而被對方拉黑。這場充滿荒誕感的對峙,也揭開了AI換臉技術濫用侵蝕直播電商生態的冰山一角。

6月份,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管局查處了某公司利用AI技術冒用央視主持人李梓萌名義和形象的虛假廣告案,並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8月份,在某社交平台上,有博主利用AI仿冒奧運冠軍全紅嬋的聲音賣土雞蛋……近年來,利用AI換臉換聲生成虛假內容的案件屢見不鮮。

筆者認為,亂象背后,是技術套利對直播電商行業生態的破壞。一方面,從供給端來看,這種技術套利正在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直播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本應是內容價值與商品品質,而AI換臉盜播卻將行業拖入“拼噱頭”的畸形競爭。當侵權成本遠低於維權成本,當造假收益遠超合規收益,越來越多的商家會放棄創新投入,轉而擁抱低成本仿冒。長此以往,直播內容將陷入同質化泥潭,商品質量失去保障,最終損害的是整個行業的創新活力與可持續發展根基。

另一方面,從消費端來看,更隱蔽的危機在於挑戰消費者的信任底線。信任本是電商行業的立身之本,可AI換臉技術卻在不斷模糊真實與虛假的邊界,當真假難辨成為直播間裡的常態,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就會變得猶豫謹慎,復購率下降、用戶流失將成為必然。更為嚴峻的是,這種信任傷害具有傳導效應,一個仿冒直播間的欺詐行為,可能讓消費者質疑整個直播電商行業,進而制約行業的發展。

當然,也不能將所有問題歸咎於技術本身,AI換臉技術本無善惡之分,若使用妥當,亦可降低中小商家的直播門檻,讓優質商品通過數字化手段觸達更多消費者。

當前,直播電商正處於黃金期。受益於消費場景線上遷移、技術賦能產業升級等因素,直播帶貨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同時,這一業態不僅重塑了商品流通鏈條,更催生出龐大的就業生態。因此,AI技術理應成為助力直播電商市場規模持續擴容的“賦能器”,而不能讓“AI換臉盜播”毀掉直播電商生態。

細究當前亂象的症結,或在於治理體系的缺位——平台審核技術滯后、行業規則尚不健全等,都讓“AI換臉盜播”有了可乘之機。

因此,整治亂象需要構建技術防控、規則約束、生態共治的立體治理體系。其一,在監管層面,需細化AI生成內容的侵權認定標准,提高賠償額度,同時厘清平台、商家、技術提供方的連帶責任﹔其二,在行業層面,可以由行業協會制定合規指南,明確AI虛擬標識標准,搭建“商家自查—平台核查—消費者監督”的三級機制,通過備案、抽查與舉報獎勵形成全鏈條監督合力,從多維度壓縮造假空間﹔其三,在技術層面,各大電商直播平台需加大投入升級檢測技術,如專門的深度偽造鑒別模型,用於分析視頻和音頻中的不自然特征,搭配實時監測系統,實現觸發風險即彈窗提示並暫停直播。

直播電商的生命力,離不開真實可信的土壤、公平競爭的環境。當技術防線得以筑牢、法律之網越織越密、行業共治凝聚合力,“假臉”亂象必將無處藏身。唯有如此,方能驅散虛假泡沫,讓合規商家的價值得以彰顯,讓消費者的信任不再被消耗,最終推動直播電商市場行穩致遠。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