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基金主動“限高”規模以維護運行穩定

2025年11月10日09:19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基金主動“限高”規模以維護運行穩定

日前,中歐基金一則規模管控公告引發市場關注。該公司宣布對旗下一隻績優基金——中歐小盤成長混合設置20億元規模上限,採用“比例確認”方式控制規模。

事實上,類似規模管控動作並非個例。近期,恆越均衡優選混合發起式、中信保誠景氣優選混合等年內淨值增長率均超40%的績優產品,也紛紛發布限購或暫停申購公告。

“比例確認”原則並不復雜,可簡單理解為“額度不夠時按比例分”:以中歐小盤成長混合為例,該基金將20億元作為規模紅線,若某一天新增申購(扣除贖回后)導致總規模即將突破20億元,那麼所有有效申購申請都會按統一比例縮減額度。比如,當天合計需縮減50%,投資者若申購10萬元,最終僅能確認5萬元,未確認的資金會原路退回。隻有在新增后總規模不超20億元時,才會全額確認申購。

中歐小盤成長混合的規模管控方案頗具代表性。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這隻2022年6月份成立的基金,年內淨值增長率達57.73%,業績排名同類前10.49%(按二級投資類型統計)。該基金以國証2000指數為主要標准配置基金資產,80%以上非現金資產聚焦小盤成長股票領域。

“中歐基金此次的規模管控舉措向市場傳遞了重業績、重長期價值的信號。”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向《証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作為聚焦小盤成長的產品,20億元上限能避免規模過大導致的操作難題,如難以靈活布局中小盤標的、交易成本上升或投資策略變形等。

陝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恆認為,這種精細化運作模式的出現,標志著行業正從“規模競賽”向“質量競爭”轉型。過去,部分基金為了追求規模增長,忽視了策略容量的問題,導致規模快速增長后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即所謂的業績“變臉”﹔如今,公募機構主動管控規模、差異化調整申贖等舉措,不僅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提升了投資者對公募行業的信任度。

從市場層面來看,這種精細化運作模式有助於維護基金的穩定運行。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對於聚焦細分賽道的基金來說,合理的規模管控能夠確保基金經理按照既定的投資策略進行操作,避免因規模過大而被迫調整投資組合,從而影響基金的業績表現。

陳宇恆認為,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投資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單純依靠規模擴張已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隻有通過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優化投資策略、加強風險控制等精細化運作手段,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