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第十四屆專交會頒發30件專利金獎——

專利商業化之路越走越寬廣

2025年11月12日08:54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一滴油能變成好看的絲巾,直升機在水上就能起飛,機器人也能彈出美妙的琴音……近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在大連舉行,各式各樣專利產品集中展示。本屆專交會以“專利轉化運用賦能創新發展”為主題,會上頒發了30件中國專利金獎、10件外觀設計金獎。

其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集成式熱管理系統和車輛及熱管理控制方法”、南京工業大學的“一種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等發明專利獲得金獎。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專利轉化運用,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自2023年我國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圍繞產業創新、成果轉化、金融賦能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打通專利轉化運用的難點、堵點、卡點,取得明顯成效。

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申長雨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已累計達115.4萬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轉讓許可達14.2萬次,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大會開幕式上,歐洲專利局局長安東尼奧·坎普諾斯在視頻致辭中發布了另一組數據,也從側面印証了中國不斷增長的創新能力:2024年,歐洲專利局收到了20萬份專利申請,其中中國申請人的申請量佔比超過10%。自2018年以來,中國專利申請量增加了一倍多,自2014年以來增加了4倍。

科技成果倍出令人鼓舞,但科技成果必須有效轉化,才能真正服務於民。“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專利商業化是將新技術推向市場、推動增長和改善生活的關鍵。”安東尼奧·坎普諾斯說。

“它的原型長116米,能夠提著1000噸重、40米長的巨型簡支箱梁在高空穩穩作業,解決了我國高鐵時速邁上400公裡后,建設箱梁從32米到40米的架設難題。”在世界首台千噸級運架一體機“昆侖號”模型前,本屆專交會評選出的專利金獎“橋梁運架機”第一發明人、中鐵五院正高級工程師羅九林正向觀眾熱情地介紹。

“專利技術不能停留在紙面上,而要畫進山川、改造山川。”羅九林說。據了解,2021年,搭載該專利的“昆侖號”僅用時218天,就順利完成了10公裡橋梁的鋪架任務。目前“昆侖號”已相繼在福廈、沈白等10余條高鐵線路推廣應用,為我國時速400公裡高速鐵路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裝備支撐。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為創新牽線搭橋,對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134.9萬件存量專利“摸底”,開展各類對接活動1.6萬余次。截至9月底,實現產業化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近6萬件。

本屆專交會上,來自全國高校院所的50余項前沿專利技術現場尋找合作機會,大連理工大學智能水母捕撈作業平台技術成果及應用服務項目等多個項目與相關企業現場達成意向。

據了解,自2002年創立至今,專交會交易額已累計超百億元。“我們將繼續下大力氣盤活存量專利,千方百計做優增量專利,實現精准施策、靶向攻堅,做好專利轉化運用工作。”申長雨表示。(本報記者 孫慶坤)

(責編:薛瑞、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