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近15萬億元——
有效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廣義貨幣(M_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保持較高水平、貸款規模合理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貸款利率保持低位……中國人民銀行11月13日公布的10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顯效,貨幣金融條件相對寬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堅實支撐。
融資渠道日益多元
初步統計,今年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37.72萬億元,同比增長8.5%﹔前10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0.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83萬億元。
據市場人士測算,今年前10個月,政府債券累計發行規模約2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近4萬億元,企業發債融資也高於去年同期。“國債和特殊再融資債券等政府債券發行進度較快、企業債券發行熱度較高,對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形成重要支撐。”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從去年的1萬億元擴大至1.3萬億元,首發時間比去年提前約一個月,發行完畢時間也相應提前,體現出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及需求拉動的支持,也帶動了社會融資規模增長。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加大政府債券發行規模,能夠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助力擴大需求、支撐經濟。同時,不少政府債券用於置換融資平台債務、清理拖欠企業賬款等,有助於經營主體緩解資金壓力、減輕債務負擔,為經濟中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貨幣供應量保持較快增長,資金活化程度提高。10月末,M_2余額335.13萬億元,同比增長8.2%﹔狹義貨幣(M_1)余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6.2%﹔流通中貨幣(M_0)余額13.55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前10個月淨投放現金7284億元。
“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王青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和金融市場的創新,企業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從過去更多依賴銀行貸款,轉變為綜合運用債券、股票等更豐富的市場化融資方式。相應地,社會融資規模結構也逐漸發生變化。因此,通過社融觀察金融總量,能更清楚看到資金支持的整體力度,也能了解不同融資方式的構成。
貸款利率保持低位
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97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739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17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26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3.79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3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32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975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85億元。
在貸款規模保持合理增長的同時,貸款利率也保持在低位水平。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8個基點。
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是貨幣條件比較寬鬆的重要體現。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近年來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低位下行,說明貨幣條件比較寬鬆、資金供給比較充裕,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帶動下,社會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為經營主體紓困解難、注入信心,不僅讓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生產研發、穩步發展壯大,也有助於激發消費潛力、暢通經濟循環。
隨著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工作進一步推廣,企業融資成本更加陽光透明,小微企業融資獲得感持續提升。山東煙台某物流公司因擴大業務規模,需要申請500萬元貸款,企業通過填寫《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清單》后,評估費、抵押登記費、保險費等費用共計1420元均由銀行承擔,企業無需支付任何附加費用,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較之前詢價結果低0.4個百分點。
此外,隨著消費貸貼息等政策落地見效,個人利息負擔進一步減輕,有助於支持增強消費能力、培育消費需求。
積極效應不斷累積
近年來,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和M_2增速總體上保持在8%以上,高於同期名義GDP增速約4個百分點,社會融資成本持續處於低位,利率水平低於5%左右的潛在經濟增速。
溫彬分析,從量、價兩個維度觀察,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立場都是支持性的,為促進物價合理回升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也要看到,根據理論和實踐經驗,貨幣政策通常存在一定的時滯,去年人民銀行先后實施了4輪較大力度的貨幣政策調整,今年5月份又推出了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這些政策的效果將持續顯現,政策積極效應也會不斷累積。
“貨幣政策雖還有一定空間,但邊際效率已明顯下降。過度放鬆貨幣金融條件可能產生的一些負面效果也需要關注,比如資金空轉、資本市場波動加大等。”董希淼認為,未來要繼續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把握好力度和節奏,保持對實體經濟的較強支持力度。
從宏觀政策角度來看,近年來,我國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同時宏觀政策思路也在發生轉變,效果正逐步顯現。比如,連續兩年實施大力度消費品以舊換新,更多高品質智能家電產品走進居民生活,今年又發放育兒補貼,鼓勵生育,財政部還對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這些都體現出我國宏觀政策更加關注惠民生、促消費。
展望下一階段,近日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將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系,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持續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本報記者 勾明揚 姚 進)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