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線驅動中國資產價值重估向縱深演進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經濟暖風拂面,資本浪潮涌動,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資產正經歷一場價值重估。
“中國資產價格重估將走向縱深。”華泰証券機構業務委員會主席梁紅在2025年上海証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的判斷,道出了當前市場的共同預期。多家券商在2026年度策略會上也傳遞出一致的信號:中國資本市場已邁入全新發展階段,在全球環境、科技趨勢與制度變革的多重驅動下,中國資產的紅利時代已然開啟。筆者認為,當前有三大主線驅動中國資產價值重估,中國資產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配置價值。
第一,制度型開放深化,重塑全球資本配置邏輯。
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型開放持續推進,為全球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營造了有利環境。
2025年上海証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的舉辦正是一個縮影。上交所理事長邱勇在會上表示,展望“十五五”,上交所將“聚焦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拓展跨境投融資渠道,豐富國際化產品體系,提升全球競爭力與吸引力”。這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將繼續走向縱深。
實踐層面,制度創新的紅利持續釋放。從“並購六條”釋放制度活力,到跨境投融資渠道持續拓寬,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創新正在重塑全球資本的配置邏輯。這些制度安排的系統性落地,不僅增強了國際投資者布局中國市場的信心,更推動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從被動流入轉向主動布局,重塑了中國資產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定位。
第二,經濟韌性筑牢根基,市場驅動轉向盈利主導。
中國經濟在結構轉型中展現出的韌性,為資產價值重估提供了堅實的基本面支撐。多項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回升。市場普遍預計,2026年中國GDP實際增長將維持在5%左右的合理區間。更值得關注的是,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資本配置中的吸引力持續上升,在外資流入規模擴大、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及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等方面都已經得到充分體現。
資本市場層面,市場驅動力正在發生關鍵轉變。多家機構近期發布的2026年市場研判顯示,在經歷前期的“資產重估”后,市場將逐漸轉向“盈利修復”的新階段。這一轉變意味著市場走勢將更加健康持久、穩健上行。
隨著基本面改善和景氣驗証成為投資者關注的核心,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將獲得更加堅實的支撐。
第三,新動能持續涌現,多元投資路徑拓寬估值空間。
當前,創新、並購重組、“出海”三大路徑並進,為中國資產價值重估注入持續動能。
創新領域中,AI、新消費等賽道正成為全球資本追逐的熱點,涌現出結構性機會。例如,從泡泡瑪特到蜜雪冰城,中國消費品牌通過IP運營、供應鏈優化和數字化改造,正在重新定義市場對“中國創新”的認知。
在並購重組市場,產業整合成為提升資產質量的關鍵路徑。上市公司通過橫向並購擴大市場份額、縱向並購整合產業鏈、跨界並購布局新賽道,推動優化資源配置。數據顯示,“並購六條”發布以來,滬市公司披露的各類並購交易超過1000單,其中重大資產重組115單,同比增長138%。
企業“出海”方面,全球化布局打開了利潤增長和市值提升的天花板。從工業品到技術服務,從文創IP到餐飲供應鏈,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步伐正在加速。這一趨勢不僅拓寬了企業收入來源,更在全球范圍內重構中國企業的估值體系。
站在當前時點觀察,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已不再是預期,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制度紅利的系統性釋放,構筑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經濟結構轉型中的內生動力,夯實了價值重估的基本面﹔創新、並購重組、“出海”所交織的投資圖景,則源源不斷地為這場重估注入活水。基於長期視角,這輪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廣度和深度都將超越以往,值得全球投資者進行戰略布局和持續配置。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