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上海打開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天地(活力中國調研行)

本報記者 朱 磊 季覺蘇 王崟欣
2025年11月16日05: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無數個“一分鐘”,匯聚成上海開放的脈動。

  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一分鐘,上百個集裝箱被橋吊精准搬運,貨物從這裡駛向世界各地。

  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大廳,一分鐘,天然橡膠、銅、原油等“上海價格”不斷生成,彰顯強勁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浦東機場T2航站樓,俄羅斯姑娘愛琳娜一分鐘辦完退稅,驚嘆“太方便了!”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都市,要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202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牢記殷殷囑托,上海扎實推進制度型開放,以規則銜接為突破口,奮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開放的上海,打開鏈接全球的窗口

  來自60多個國家的咖啡豆匯聚在此,上海幾乎每兩杯咖啡,就有一杯的豆子來自這裡﹔來自40多個國家的葡萄酒整齊排列,客商舉杯品鑒﹔在直播基地,主播正推介海外新品……依托進博會溢出效應打造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虹橋品匯,就像一家“世界超市”。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個品牌、8.5萬款進博同款商品常年在架,去年交易額超過300億元。

  外資在上海找到發展機遇。渣打銀行把中國視為發展重心,在上海不僅參與了債券通、互換通等一系列項目,還成為首家獲批參與中國國債期貨交易的外資銀行。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楊京表示:“我們的戰略始終跟著中國發展而發展。”

  8萬家外資企業在上海安家落戶。上海吸引了全國超過1/10的實到外資,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市約1/3的稅收、約1/4的地區生產總值、約1/5的就業崗位。

  海上的巨輪、空中的航班、街頭的人潮、流動的資金……上海成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的一個窗口。

  開放的上海,打造走向世界的基地

  在外高橋港區的海通國際汽車碼頭,船隻靠泊,車流如潮,近萬輛車填滿一艘遠洋巨輪。今年前三季度,這裡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4.2%,新能源汽車佔比超過六成。

  2024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成為全球首個跨越5000萬大關的港口,效率快到“早上出貨,晚上上船”。

  浦東張江,擎朗智能正忙著讓自己的機器人“出海”。原本在國內叫好的產品,在海外卻一度銷量不佳。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通總結經驗,“我們重新觀察、調整:體積縮小、改變風格、優化技術……”一次次改動,最終換來市場認可。成功的背后,是上海依靠長三角完備的產業鏈,讓企業的試錯空間更大、產品快速迭代。

  在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車間燈火通明。作為ODM(原始設計制造商),他們的產品出口全球。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玉桃說:“過去是制造出海,現在是研發出海。我們在全球有10多個研發中心,但上海始終是起點。”開放的環境,讓他們既能對接世界最新需求,也能反哺國內產業升級。

  在普陀區,施耐德電氣的工廠高速運轉。零部件來自全球,訂單服務全球。這裡不僅是生產基地,更是“孵化基地”。綠色智造、碳排放監測、能效管理,一批全球首發的解決方案先在上海落地,再推向世界。

  跨國公司同樣在轉型。博世中國及亞太區企業傳播與政府事務副總裁蔣健說:“現在很多創新技術從中國走出去反哺歐洲,這正成為趨勢。”

  開放的上海,建設制度型開放高地

  南港碼頭,滾裝船穩穩靠岸,一批即將出口的電動汽車依次駛入船艙。企業填好“徑予放行”自主聲明,貨物直接進出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

  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成了交易的新“商品”,這裡搭建起跨境數據交易的規則體系,今年上半年成交額已超30億元。

  加強“邊境”對接,聚焦貨物、服務、數字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行更大程度壓力測試。國際中轉集拼整體作業時間減少50%,洋山港國際中轉集拼貨物比例顯著提升。

  加強“邊境后”對接,在綠色低碳、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深化監管改革。政府採購雲平台“對標改革專窗”已實施超3000個採購項目,公共服務類國企納入對標改革,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更大的平台正在搭建。全新特殊類型的“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正探索將“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制度從貨物向自然人拓展,打造國際商務交流、會展、培訓功能,今年底將實現先行啟動區封閉運行。

  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77條試點措施。制度的“良種”在此生根發芽,進而播撒全國。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上海堅持以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和制度體系。”上海市市長龔正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6日 01 版)

(責編:趙欣悅、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