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實現越冬甘藍國產化替代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記者從15日在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召開的2025科技引領越冬蔬菜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獲悉,我國在越冬甘藍種植上成功打破90%種子靠進口局面。目前,在該蔬菜主產區長江流域已實現70%種子國產化替代,標志著中國蔬菜“種源自主可控”取得又一突破。
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張揚勇介紹,甘藍又名洋白菜、卷心菜,是我國老百姓餐桌上一種常見的蔬菜,在中國的種植面積佔到全球的41%。越冬甘藍正是其中一大類,主產區位於我國長江流域,是該區域冬春時節的主栽蔬菜之一。然而,甘藍這類蔬菜起源於歐洲,長期以來生產用種主要依賴進口。特別是越冬甘藍,雖有國產種子,但抗寒性不強,不適應生產實際。因此,2018年前,我國種植越冬甘藍90%以上的種子都要靠從日本、荷蘭等地進口,種植成本高且種源不可控。
為解決這一問題,2008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遠院士帶領甘藍類蔬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開始選育越冬甘藍品種,由張揚勇團隊具體負責。該團隊克服甘藍育種起步晚、資源少的困難,歷經十年探索攻關與合作研發,採用分子標記篩選了30多萬棵遠緣雜交后代植株,通過技術創新,成功打破國外公司利用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對甘藍特異抗逆、抗病資源的壟斷,成功創制優異種質資源。隨后,該團隊又利用分子育種與常規育種結合加速品種選育,最終育成高品質國產品種“中甘1305”。
研究表明,“中甘1305”綜合性狀全面超越國外同類品種,更適宜我國主產區生產條件和氣候特點,實現了越冬甘藍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2019年起,“中甘1305”在湖北、浙江、江蘇、河南等地實現大面積推廣,種子售價隻有國外品種的一半左右,有效降低了種植成本,露地種植每畝產值突破萬元。經過幾年發展,目前,長江流域70%的品種都為國產“中甘”系列越冬甘藍,徹底扭轉90%種子依賴國外進口的被動局面。(記者楊舒)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