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浙江賽事經濟熱潮涌動

2025年11月17日08:48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浙江省城市籃球聯賽現場。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浙江省城市籃球聯賽現場。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全省11個設區市、90個縣(市、區)全部組隊參賽,已舉辦近350場比賽,現場觀眾超118萬人次,帶動綜合消費22億元……作為浙江省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群眾籃球賽事,從今年盛夏延續到明年開春的浙江省城市籃球聯賽(簡稱“浙BA”)成為當下浙江最火爆的“草根盛宴”。圍繞“賽事搭台消費唱戲”的體育經濟熱潮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如今,賽程過半的“浙BA”已經在籃球賽事與城市消費場景之間架起橋梁,釋放體育促消費的強大動能。

借助“浙BA”這波流量,浙江各地精准施策,推出形式多樣的促銷手段。對本地觀眾,通過重點發放文旅優惠券、非遺體驗券、體育消費券,引導賽后消費﹔對外地游客,通過精心准備包含特色小吃試用裝、精美景點折頁、賽事文創、專屬折扣券的“文旅福袋”,讓其帶走“浙江味道”與“浙BA記憶”,吸引復游。

多種多樣的營銷福利帶動消費熱情。比如,“浙BA”期間,台州市發放40多萬元文旅消費券,推出上百場文旅活動,椒江區葭沚老街等商圈開展電競嘉年華、潮玩運動、親子跑酷等豐富活動,並帶動體育培訓、體育用品銷售﹔有“籃球之鄉”美譽的諸暨市在主場賽事期間,憑票根可免西施故裡等景區首道門票﹔溫州市推出機票即“門票”,憑抵溫機票可免費兌換7天內“浙BA”球賽門票。

“‘浙BA’聯賽開賽后帶動了體育用品相關產業發展,我們的訂單量翻了兩番。”在蘭溪市航球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高速運轉,一批批嶄新的籃球正被打包發往各地,該企業負責人吳航沉浸在興奮中,但訂單激增引發的流動資金緊張也帶來“甜蜜的煩惱”。

“好在有銀行支持,讓我們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吳航說,面對近期生產高峰期的資金需求,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蘭溪農商銀行優化審批流程,僅用1天時間就發放300萬元貸款,確保企業能夠開足馬力生產。據介紹,隨著“浙BA”聯賽影響力持續擴大,該行深化“金融+體育”模式,為更多小微企業提供精准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計為近30戶體育用品生產企業提供授信2億元。

如今,賽事經濟的熱度不止於“浙BA”,各地豐富多樣的體育社區和賽事活動也成為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秋日的淳安縣千島湖畔,峰巒疊翠,景色宜人。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九屆中國環千島湖公路自行車賽,吸引了885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業余公路自行車選手,創下中國業余公路自行車單日賽事參與人數新紀錄。與此同時,2025年全國業余棋王爭霸賽總決賽在淳安縣下姜村舉辦,該比賽持續到12月1日,村裡民宿火爆,讓本屬淡季的旅游目的地熱鬧起來。

“淳安千島湖擁有天然戶外運動休閑的優勢,圍繞自行車、水上運動、路跑三大優勢賽道,我們打造品牌賽事體系,體育賽事數量從原來年均舉辦40場,增加至55場以上,賽事規模與綜合效益大幅提升。”淳安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黃雅琴告訴記者。

剛剛結束的浙江臨海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已舉辦十屆,成為臨海一張閃亮的體育經濟名片。“伴隨柴古唐斯越野賽、尤溪鐵三賽、中式九球大師賽等賽事的培育與引進,提升了臨海的全網關注度。”臨海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汪貴表示,通過“賽旅一體”精品線路打造,充分發揮賽事活動聚人氣、引流量、促消費的效應。賽事需求也反向賦能制造業,撬動當地154家體育企業形成從賽事服務到用品制造的完整鏈條。2024年,該市體育產業總產值達139億元,帶動就業人數超16萬人。

在杭州余杭的良渚街道,前不久舉辦了2025年中國10人制橄欖球協會杯的比賽,賽場外、集市裡,良渚咸茶的醇厚香氣、非遺手作的匠心巧思與特色美食的煙火氣交織升騰。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8月,良渚因體育賽事累計接待游客587萬人次,同比增長7.5%﹔實現營收1.83億元,同比增長8.2%。

“賽事經濟的核心在於‘以賽聚客’,而良渚的破局之道,在於將單一賽事的短期流量轉化為全域消費的持續增量。”良渚街道黨工委委員沈一斌表示,今年以來,良渚承辦多場國家級、省級賽事,均以精准的引流策略激活了“觀賽+”消費鏈條。以2025年全國觸式橄欖球冠軍賽為例,這場國家級賽事直接吸引近900名運動員參賽,賽前一周,良渚轄區內酒店民宿搜索量暴增300%,賽事3天就帶動吃住行游購娛總體消費達149.04萬元。

在冠軍賽期間,良渚同步啟用了長約1公裡的共富小徑,這條路一端連著賽場,一端串起良渚未來鄉村的田園風光與文化景觀。游客觀賽之余,可到廚娘共富工坊品嘗農家味道,去非遺市集挑選黑陶文創、體驗拓印手作,在稻田邊感受鄉村景致,形成“觀賽+文化+美食+休閑”的多元消費場景。“我們通過‘賽事+全域場景’的聯動,構建起消費閉環。這種‘不止於看賽’的體驗式消費,提升了消費附加值。”沈一斌說。(本報記者 李 景)

(責編:薛瑞、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