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子芯片能將單色光轉為三色光
可作為量子計算和高精度測量新工具
2025年11月21日08:54 | 來源:科技日報
222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馬裡蘭大學研究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光子芯片。這種光子器件可將單色激光光源被動轉換為紅、綠、藍三色光,無需任何主動控制或反復優化即可穩定工作。這一突破技術為研究量子計算、高精度頻率測量及光學計量提供了新工具。相關成果發表於新一期《科學》雜志。
傳統光子器件雖可捕捉和操控光子,實現光子流的分離、引導、放大和干涉,但功能有限且難以批量穩定生產。與普通棱鏡隻分解光色不同,芯片如果能直接產生輸入光中原本不存在的新頻率,不僅節省額外激光器佔用的空間和能量,還能產生目前尚不存在的光頻率。
實現這一功能依賴特殊的非線性光-物質相互作用。但非線性效應非常微弱,為增強效果,科學家使用光子諧振器讓光在芯片中循環多次,弱效應疊加即可形成明顯效果。不過,單一諧振器生成多種頻率仍存在局限。
此前,團隊提出使用微小諧振器陣列協同工作的方法,通過數百個微環組成的陣列放大非線性效應,引導光沿邊緣傳播,並可將脈沖激光轉化為多頻率光。在最新研究中,團隊發現陣列本身就能提高頻率轉換的成功率,無需主動調節。實驗顯示,6塊同一晶圓上的芯片在輸入標准190THz激光后,均產生二、三、四次諧波光,對應紅、綠、藍三色光。而3塊單環芯片即便使用嵌入式加熱器,也僅一塊在有限條件下產生二次諧波。
團隊表示,陣列中小環和“超環”之間的不同循環速度,使光在芯片中更容易滿足轉換條件,相當於被動實現匹配。隨著輸入光強度增加,芯片還能生成更多頻率光,類似此前的多頻率光效果。
這一方法對光學計量、頻率轉換和非線性光學計算中等領域具有廣泛影響,無需主動調節即可高效工作,為芯片光源的多功能、批量化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責編:劉橦潔、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保險業投資超4300億元服務鄉村振興
-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杜燕飛)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保險業為鄉村振興投資超4300億元,同比增長50%﹔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6800億元,同比增長17%﹔支持科技自立自強存量資金8800億元,同比增長107%。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報告》顯示,從風險保障看,2024年,企業財產保險提供保險金額159.65萬億元,賠款支出331.92億元﹔貨物運輸保險提供保險金額85.69萬億元,賠款支出167.29億元﹔科技活動主體簽單42.44億件,賠款支出177.28億元﹔保險業提供科技保險保障約9萬億元。…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