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儲能項目盈利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隨著新一輪寒潮天氣的到來,我國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已經正式開啟,能源保供也步入迎峰度冬關鍵期。社會採暖負荷拉高疊加光伏冬季發電量減少,電網壓力陡增。截至11月20日,北京、新疆等多地今冬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作為“超級充電寶”,新型儲能具有建設周期短、布局靈活、響應速度快等優勢,可在電力系統中發揮調峰、調頻、調壓等多種功能,能為電力保供實實在在地“添底氣”,在“迎峰度冬”的背景下,儲能項目成為今冬頂流、快速上量。
儲能項目加速放量
新型儲能電站作為調節電力負荷的大型“充電寶”,可在用電低谷時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進行“充電”,在用電高峰時將儲存的“綠電”穩定可靠地輸送到千家萬戶。
11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新能源消納和調控的指導意見》,為儲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該文件明確提出要增強新型電力系統對新能源的適配能力,重點推進技術先進、安全高效的新型儲能建設,強調要挖掘新能源配建儲能的調節潛力提升利用效率。
上述政策表明我國儲能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在進一步加大。如果說儲能過去是“可選項”,如今已經變成了“必選項”。隨著政策與市場激勵加速釋放,儲能已經從補貼走向市場自洽。
頭部公司也紛紛推動儲能項目上量。例如,行業領先的清潔能源服務商——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科技”)今年以來儲能業務持續規模化放量,著力打造公司新的業務增長極。
據記者了解,該公司戰略布局以網側儲能為重點的新型儲能業務,聚焦負荷密集、新能源匯集地區,項目建設及儲備規模超10GWh。近期公司投資建設的肥東晶英100MW/200MWh儲能項目順利並網。
上述項目為合肥市首個百兆瓦級電網側儲能項目,投運后將服務於當地電網,深度參與調峰、調頻、應急備用等輔助服務,並助力電力市場化推進,促進電力消納和降低負荷壓力。數據顯示,該項目儲能系統單次循環可儲存並釋放近20萬千瓦時電量,相當於為數萬戶家庭提供1小時的峰值用電保障。
“當前公司儲能業務正加速開發腳步,在全國多點布局。位於甘肅、安徽等地的大型網側儲能項目將於年內接連並網﹔華北2000MWh、西北800MWh、華東800MWh、東南華中等地合計5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計劃近期開工﹔在全國多地另有多個儲能項目入選省新型儲能項目建設清單。”據晶科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
儲能行業某業內人士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企業來說,構建屬於自己的能源底座,將電力從外部供應轉變為自我掌控是非常重要的事。”
盈利模式日益完善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1億千瓦,與“十三五”末相比增長超30倍,裝機規模佔全球總裝機比例超過40%,已躍居世界第一。其中,應用於電源側、電網側的大型儲能系統成為主要增長點。
大型儲能前景持續向好,主要系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加速構建,獨立儲能已步入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化運營”的關鍵時期。國家層面明確其獨立主體地位,地方則細化交易規則,使得獨立儲能盈利路徑日益清晰——電力市場套利、電力輔助服務、容量租賃和容量補償。
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調峰補貼退坡、現貨市場轉型期,頭部公司往往能夠保持更強的收益韌性,關鍵就在於其構建了‘現貨套利+輔助服務+容量保障’的三元市場化機制。”
據了解,當前電力輔助服務和現貨市場日臻成熟,表現在現貨市場價差拉闊、輔助服務市場規模擴大,疊加容量電價機制完善等多重因素驅動,儲能項目的經濟性有望持續提升。目前以甘肅為代表的多個省份給出了儲能容量電價政策,對儲能項目的長期收益提供了更多確定性。
儲能項目良好的盈利表現和預期,促使儲能市場快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儲能要真正轉化為“電網充電寶”,需要長期、專業及高效的運營,正所謂“運營力”才是儲能投資運營商的終極護城河。
聚焦“運營力”的提升,晶科科技不斷挖掘儲能項目經濟價值,公司甘肅金塔晶曦280MWh/280MWh儲能電站一期,憑借“調頻輔助服務+現貨交易+容量租賃”三種運營模式並行,2024年均電能量收益位列甘肅全省前三,該項目同時為風光項目提供異地共享儲能,實現了95%以上的消納助力電站增值。
展望未來,隨著電力市場的日益完善,大規模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將愈發重要,其盈利空間也會隨之擴大,有望成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核心資產”,為行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屆時,能夠將儲能業務拓展至源網荷儲一體化、電算融合等更多創新場景,打造集風光發電、新型儲能、電力交易、綜合能源服務於一體的頭部公司將具備更強的核心競爭力。(本報記者 曹 琦)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保險業投資超4300億元服務鄉村振興
-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杜燕飛)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保險業為鄉村振興投資超4300億元,同比增長50%﹔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6800億元,同比增長17%﹔支持科技自立自強存量資金8800億元,同比增長107%。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報告》顯示,從風險保障看,2024年,企業財產保險提供保險金額159.65萬億元,賠款支出331.92億元﹔貨物運輸保險提供保險金額85.69萬億元,賠款支出167.29億元﹔科技活動主體簽單42.44億件,賠款支出177.28億元﹔保險業提供科技保險保障約9萬億元。…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