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不淡 地方文旅創新融合發展新路徑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孫博洋)冬日的海濱,雖少了盛夏的人潮涌動,卻因一場場特色活動煥發別樣生機:海洋溫泉景區內,游客沉浸式體驗“溫泉+非遺”主題互動,剪紙藝人現場傳授技藝﹔鄉村民宿裡,“暖冬漁家樂”讓食客大快朵頤,地道海鮮搭配民俗表演引得掌聲不斷。
這個曾受季節限制的濱海城市,如今通過多元創新實現“淡季不淡”,成為地方文旅融合發展的代表。
以秦皇島新澳海底世界為例,其推出了沉浸式主題空間“愛琴海之夢”,持續吸引北方研學團組和親子客群,成為冬季文旅市場中的特色項目。
據了解,“愛琴海之夢”以希臘海島風格為核心視覺,將海洋生物展示與美學化空間設計相結合,打造了許願池、圓形小劇場、科普長廊等沉浸式體驗區域。游客漫步藍白相間的景觀中,可近距離觀賞多種海洋魚類和七彩水母,體驗“在家門口欣賞海洋文明”的感受。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天氣轉冷,北方家庭對高品質室內文旅空間的需求增長,相關項目契合了“短途、親子、避寒”三類需求,為當地冬季文旅消費帶來新的增長點。
“文旅競爭正在從‘看風景’轉向‘看內容、重體驗’。”聖藍新澳集團CEO張亞玲表示,“我們希望讓家庭游客感受到文化場景的溫度,讓孩子在娛樂中理解海洋生態與文明故事。”
秦皇島的探索,正是全國文旅產業破解“旺季擁堵、淡季冷清”痛點的縮影。各地也立足資源稟賦,走出特色路徑,不斷豐富全季節優質產品供給,推進業態創新與跨行業融合。
專家表示,各地需深挖地域文化內涵,將非遺、民俗、歷史故事融入旅游場景,打造“人無我有”的特色IP﹔深化“文旅+”跨界融合,推動文旅與農業、工業、科技、體育等領域聯動,培育研學、康養、夜間經濟等新業態﹔完善交通、住宿等基礎設施,通過消費券、錯峰優惠等舉措降低出行成本,優化消費體驗。同時,借助數字化手段搭建推廣平台,讓淡季文旅資源精准觸達目標客群,實現“流量變留量”。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