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啟動聚變領域國際科學計劃
2025年11月25日08:25 | 來源:科技日報
222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科技日報合肥11月24日電 (記者洪敬譜)24日,中國科學院“燃燒等離子體”國際科學計劃項目在安徽合肥未來大科學城BEST裝置大廳正式啟動,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研究計劃也同步面向全球發布。來自法、英、德、意等10多個國家的聚變科學家共同簽署《合肥聚變宣言》。
核聚變能,通過模擬太陽的聚變反應釋放能量,被認為是人類的“終極能源”。BEST裝置,是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根據研究計劃,該裝置將於2027年底建成,隨后進行氘氚燃燒等離子體實驗研究,驗証其長脈沖穩態運行能力,力求聚變功率達到20兆瓦至200兆瓦,實現產出能量大於消耗能量,並力爭在2030年演示聚變能發電。
據了解,此次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等離子體所”)牽頭發起燃燒等離子體國際科學計劃,中歐聚變研究團隊面向全球共同發布BEST研究計劃,希望進一步整合國際聚變領域的合作資源,凝聚國際聚變科學家智慧,通過設立開放科研基金、組織國際學術會議、搭建聯合實驗平台、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等方式,圍繞聚變物理前沿問題開展合作研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所所長宋雲濤表示:“今天發布這個計劃,意味著有更多國際科學家和中國聚變科學家攜手合作,共同為解決人類未來能源的核心科學和工程問題而努力。”
(責編:劉橦潔、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