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驱动教育领域开启系统性变革。从个性化学习到智能教育平台,AI技术正在重构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特别是在家校社共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AI推动教育转型,并确保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期节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与学而思执行总裁位晨做客人民网,就“AI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共议AI带给教育的深刻变革,共寻AI与教育的平衡之道。

AI赋能协同育人新范式:以温暖技术护航成长之路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AI与教育的融合,也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与学而思执行总裁位晨做客《人民会客厅》节目,就“AI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两位嘉宾认为,AI为教育带来了全方位改变,在发展过程中,需注重科技与情感的平衡。

“AI的迅猛发展使其深度融入教育领域,给教育生态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孙宏艳表示,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依据大纲和教师备课提供知识点,而生成式AI能根据学生需求源源不断地生成跨学科内容。

孙宏艳认为,教学关系也因AI发生转变。以往师生是自上而下的关系,如今则演变为“人-机器-人”的新型关系,这将影响整个教育范式。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评价多依赖教师主观判断和结果性评价,而AI的加入使评价更加精准,能够依据学生的提问和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估,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此外,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和平等化,人工智能的介入促使老师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式。

对此,位晨认为,人工智能有望打破教育行业的“不可能三角”,即实现大规模、高品质和个性化的统一。以学而思的实践为例,其研发的九章大模型已融入上课系统、学习机等产品中。通过大模型,能够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知识薄弱点,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实现举一反三。同时,该模型还能帮助批改作文、辅导英文学习等。她表示,实践证明,帮助学生的课业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问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习惯。

【更多阅读】

AI破解教育"不可能三角",实现大规模、高质量与个性化的统一。人工智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变革,破解了传统教育中“大规模覆盖”、“高品质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难以兼得的“不可能三角”。学而思执行总裁位晨介绍,以学而思旗下“九章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已在学习机等餐品上深度落地应用,学而思与北大教育学院在云南弥渡的研究案例表明,AI助手不仅能回答学业辅导相关问题,也能成为孩子情绪的陪伴,更能引导孩子提问,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

AI重塑教育生态的变革力量已深入教育内核。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教育生态。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下,我们正以技术赋能教育,推动一场深刻的变革。AI让教学更智能,它能自动生成跨学科内容并重构师生互动模式。其次AI让评价更科学,实现个性化动态评估,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同时促进公平,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孙宏艳认为,在拥抱AI的同时,要始终坚守教育的本质——不能因技术而弱化情感教育,更不能让育人过程被算法主导。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的全面发展。未来AI将持续深化教育领域应用,在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助力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实施。

科技赋能教育发展大有可为,AI老师或是未来趋势。 未来教育将呈现AI负责标准化、重复性任务,教师专注情感引导、思维启发、创造力培养。学而思执行总裁位晨认为,AI是技术增强而非替代教育者,能在促进人的终身成长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AI等技术能力的不断演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还有更多想象空间,也许未来每个人都能有属于自己的AI老师、AI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