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求知哪怕远到中国(丝路故事)

本报记者 宦翔
2014年12月16日00: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叙利亚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由于处在“接东西而贯南北”的地理位置,加上当地民众包容并蓄的秉性,这里出现了如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因商业而繁华的都市,东部的台德木尔(亦称帕尔米拉)更是被誉为“丝路明珠”。凭借着丝绸之路,中叙虽远隔千山万水,却近若比邻。

  叙利亚危机已3年有余。对于大马士革居民哈桑而言,如今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回“家”看看。这个“家”,便是中国。用他的话讲,“那是我生活了5年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如亲人般的好友与伙伴,更承载着我对生活的新期待”。

  阿拉伯人有句谚语:求知哪怕远到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1990年,年仅19岁的哈桑获得了公费留学名额,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从此便与中国结缘。中国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北京的高楼大厦和热情好客的人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一段生活,也在我的人生中弥足珍贵。”他回忆道。

  5年后,哈桑完成学业回到叙利亚,并在政府部门就职,负责接洽同中国媒体的联络事宜。自2010年起,他转到叙利亚通讯社中文部工作,主要任务是将阿拉伯语稿件翻译成中文。虽然几经易职,但他说,“我的工作一直都和中国有关,我和‘她’始终有缘”。10年前,他还常常到中国,做一些短期的兼职,诸如商贸翻译等,这样他既能补贴家用,也能拜访旧日好友,以慰藉“思乡之情”。

  然而,2011年一场危机让叙利亚陷入内战,民生凋敝,经济困顿。原先在通讯社中文部工作的中国籍同事们都离开了,目前该部只剩下包括哈桑在内的3个当地人,工作压力陡增。更糟糕的是,长期的战乱令两国间经贸活动受阻,哈桑通过中文寻找兼职的机会也少了很多。3年间,叙利亚物价翻了一番,而工资水平却变化不大。仅靠一份工作,哈桑难以养活他的5口之家。

  “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叙中人民的友好情谊不会变。希望危机早日结束,我就可以继续经常回‘家’看看。这样既可以与老朋友们相聚,也可以找机会做一些兼职。”哈桑的期盼道出了大多数叙利亚民众发展对华合作的心愿。中叙合作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中国在涉叙问题上一贯秉持公正立场,叙利亚民众普遍期待危机早日结束,同中国续写“友好丝路”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16日 13 版)
(责编:杨曦、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