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中东涌动新期盼(丝路观察)

本报记者 李 潇 周人杰 于 洋 刘 睿
2014年12月09日00: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埃及吉萨金字塔园区内,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李 潇摄

  图⑥:作为中国企业进军中东和非洲市场的“桥头堡”,迪拜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成功申办2020年世博会,迪拜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外国投资迎来了更为旺盛的需求。图为迪拜城区内的夜景。
  本报记者 于 洋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中东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与不少中东地区国家近年来“向东看”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源远流长的交流历史,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高度互补的资源禀赋,合作共赢的积极愿望,都将成为中东国家和中国深化务实合作的积极因素。

  

  埃及、阿联酋、土耳其等国,曾是当年张骞、郑和几度西行的最西端。这些中东国家既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节点,也蕴含着新时期同中国合作与发展的新空间。

  积极呼应“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恰逢其时

  历尽16小时的长途飞行、转机,我们终于抵达了埃及首都开罗。机场上空的盘旋,让我们目睹了落日余晖下的千年古城,也看到了洋房别墅错落有致,甚至家家配有游泳池的富人区——“新开罗”。

  埃及社会各界都展现出对提振经济的迫切需求,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呼应。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介绍说,当地政界和商界均认为这是加强中埃经贸合作的“大手笔”,并与埃及近年来主张的经贸“东向战略”不谋而合。宋爱国还借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维度,来描画中埃两国的合作。“天时”是指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历史的积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共同的际遇和目标让彼此紧密相连。“地利”是指两国各守亚洲东、西要冲,埃及更是亚非欧三大洲交汇之处,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人和”是指两国的战略互补,中国向西、埃及向东,两相契合,迸发出互联互通的火花。

  土耳其已成为中国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的战略要地。截至今年5月底,在土耳其注册的中资企业共有606家。土耳其海关和贸易部部长哈雅提·雅兹济日前表示,今年二季度中国成为该国的最大外资来源国。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介绍说,当前中国企业对土投资意愿显著上升,投资领域逐渐从传统的矿业向交通、能源和农业等领域扩展。其中,南车集团安卡拉轨道车厢工厂,一期投资8100万美元,已于8月5日正式开工投产。

  作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阿联酋是中国企业和产品辐射周边及非洲的中心节点,也是中国传统承包工程市场。目前,仅迪拜已有各类中资企业4000多家,人员20多万。中国驻迪拜总领事唐卫斌介绍称,今年上半年,中国与迪拜贸易额达到了220亿美元。迪拜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哈尼·拉希德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伟大的创新,与阿联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想法不谋而合,希望能够积极参与这一战略建设。事实上,近年来迪拜和阿布扎比等酋长国纷纷把吸引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作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均多次来华进行路演推介,中阿双方在贸易、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正在提速。

  基建投资需求迫切

  中国高铁风驰电掣

  交通基础设施是中东地区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恰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中东国家对运河、港口、高速铁路和公路等设施的建造及升级需求尤为迫切,这一方面为中国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当地对资金的渴望,也正好对接了中国倡议设立丝路基金、基础设施银行的愿景。

  宋爱国说,苏伊士运河的扩建和港口升级,既是埃及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良好契机。中企在埃及的投资迅猛发展,目前已占该国外商直接投资的60%—70%,中国投资不仅活跃了尼罗河沿岸经济带,还有力地推动了与地区内其他国家在电力和能源领域的合作。

  在土耳其,记者坐上“伊(伊斯坦布尔)安(安卡拉)高铁”——中国第一个海外承揽的电气化高铁项目,直观体验了性价比、技术和安全性三大方面的高标准。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的土耳其母亲告诉记者,虽然飞机更快些,但孩子们乘坐火车更舒服,“价格也可以接受”。邻座一位年轻人则兴奋地说,小时候乘汽车去首都安卡拉,遇到堵车,路上经常需要7个小时,而现在乘坐高铁,只需要3个多小时,而且基本不会晚点。

  除了因安全和舒适度考虑留下10%的空票,高铁车厢基本满员。中国铁建土耳其分公司总经理郑建兵介绍说,高铁撬动着大国贸易格局,更深刻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公司项目部聘用的一位土耳其姑娘,住在安卡拉郊外的小镇上,之前上班乘坐大巴需要4个小时,而高铁开通之后,耗时不到1小时,很是方便。而在离安卡拉不远的地方,有个叫帕穆科瓦的小镇,原先默默无闻。在安伊高铁建设过程中,中国施工人员的进驻直接拉动了当地的工业、建筑业、农业和餐饮等行业。待到高铁建成通车,到首都只需1个小时,更让这个小镇越发活跃,人们无论是在当地就业,还是外出务工,都变得十分便捷。安伊高铁,是土耳其政府为建国90周年准备的贺礼,也是该国第一条高铁线路。从这里开始,中国高铁大踏步走向了世界。

  阿联酋迪拜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哈尼·拉希德对本报记者说,阿联酋政局长期稳定,近年来已逐步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迪拜成功申办2020年世博会,带动了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上马。不少中国企业成功中标道路改造和医院建设等多个当地项目,并积极探索“带资承包”方式,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多个酒店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越多,挑战也越多,对“中国制造”有了更高要求。就拿高铁在土耳其落户来说,郑建兵告诉记者,土耳其当地采用欧盟技术标准,对中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安伊高铁施工条件复杂,地质情况恶劣。55公里的隧道、36座软土路基,为突破技术难关,中方技术人员数次前往德国取经。中方人员对技术的执着与追求,甚至让严谨的德国专家都感到惊讶不已。

  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旅游休闲热度不减

  目前,中国已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记者在开罗街头看到,众多的中华、奇瑞和比亚迪等品牌轿车,已成为当地民众的日常代步工具,华为、中兴和联想等中国手机,也是他们热衷的品牌。

  中国泰达集团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二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这一工程带有“工业园区”的特点,能够吸引不少中外企业落户,这种创新的合作形式,带有鲜明的特色示范作用。

  经贸领域,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补性很强。同时,中东国家的特色旅游和手工产品,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也很大。

  在行程途中,记者结识了埃及导游娜莎。她说,由于政治局势的波动,近两年来赴埃游客数量锐减,旅游业损失十分严重,人们越来越期盼稳定与发展。娜莎虽然没到过中国,但她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十分关注。她说,“埃及与中国经贸合作的潜力很大,特别是旅游业,文明古国丰沛的旅游资源,将给双方都带来惊喜”。

  在土耳其为几家公司从事贸易咨询工作的职业经理人伊克拉姆介绍说,来伊斯坦布尔的中国游客,大多会涌向当地著名的集贸市场——“大巴扎”,大量购买羊绒制品,“有的游客回国后,还会打电话来咨询批量订购事宜”。

  被誉为“旅游天堂”的迪拜,以酒店业闻名于世,高级度假酒店星罗棋布。唐卫斌说,中国已是迪拜投资者的理想目的地。迪拜著名的酒店管理集团——朱美拉集团雄心勃勃地瞄准中国市场,已在上海运营一家五星级酒店,还在深圳、广州、三亚与千岛湖等地,进行新的酒店业投资。与此同时,中国赴迪拜游客近年来增长很快,2013年游客数量约为27.5万人次,增势强劲。

  在迪拜,“免税”是当地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由于盛产石油、财政富庶,迪拜几乎没有任何税收,这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兴业极具吸引力。记者在著名的迪拜购物中心看到,税收的减免直接催化了购物的狂欢,各种肤色、说各国语言的游客,既购买到了各自需求的商品,也进行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而在中国海外最大的商品批发兼零售市场“龙城”,建材、五金、百货,特别是来自遥远东方的小工艺品、土特产品,受到了各国买家的广泛青睐。一间间门店,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延绵成一条“中国龙”造型的建筑长廊,抒写着中阿经贸和人文交流的美好前景……

  共享机遇共创繁荣

  一道期盼美好明天

  西方政界有一种说法,任何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中东,中东同时也是埋葬大国的坟墓。显然,这不过是侵占和掠夺的强盗逻辑。而中国所倡导的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等主张,则将改变西方人的历史逻辑。

  中埃经贸领域的合作价值,远远超出了两国范围。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哈桑·纳菲阿谈到,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国对埃及的经贸政策,将直接传导至其他国家,产生连锁效应。中埃两国在通信、电力、人文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都将使中东地区共享机遇、共创繁荣。

  唐卫斌表示,中国与阿联酋的合作,既包括港口、航运、高铁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还应拓展到其他领域。作为国际航空港的迪拜,在飞机租赁、航运融资方面,也有旺盛的需求。目前,阿联酋已是与中国通航数量最多的阿拉伯国家,中国的大飞机制造行业有着不小的市场空间。而离岸金融、智慧城市等,也亟待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飞机的舷窗外,尼罗河两岸璀璨的灯光,博斯普鲁斯海峡飞舞的海鸥,迪拜沙漠天际辉煌的落日,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召唤和新的渴望——“一带一路”,旅途的彼端,梦想的起点,一切恰逢其时!

  (埃及《七日报》记者优素福·阿尤卜、土耳其《今日时代报》特约记者阿伊松、阿联酋《国民报》特约记者拉赫曼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式设计:蔡华伟 

  图片说明:

  图②: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外景。

  本报记者 王云松摄

  图③: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中国巨石集团的埃方员工在中控车间进行温度控制操作。

  本报记者 刘水明摄

  图④:由中国铁建土耳其分公司参与建设的“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车厢内整洁明亮,为乘客提供了极大便利。

  本报记者 周人杰摄

  图⑤:迪拜中国海外最大的商品批发兼零售市场“龙城”前标志性的“中国龙”雕塑喷泉。

  本报记者 刘 睿摄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9日 13 版)
(责编:杨曦、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