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产业链
韩国“第六产业化”重塑现代农业

![]() |
现代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韩国农业竞争力。图为在韩国金堤市的稻田边,农民将水稻幼苗放到移植机上。 |
核心阅读
新年伊始,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公布了农业“未来增长产业化”计划,核心课题主要有三:一是发展农业的第六产业化、创造工作岗位;二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出口;三是建设幸福农村。
何为农业第六产业化?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把农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打造围绕农业的产业融合,进而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
农业是腾飞还是萎缩,迎来了关键时期
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典型,韩国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随着城市化趋势加强,过去30年间,韩国务农人口比例明显下降,从1983年的24%下降到2013年的6%。农业人口减少、农村老龄化和农村中青壮年人口流失,给韩国农业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人口心理不安情绪的加剧。
韩国推行农业第六产业化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回归农业和农村,提高农业和农民收入,以期重塑农业生产活力。韩国总统朴槿惠近日指出,韩国农业是腾飞还是萎缩,当前迎来了关键时期。
关于农业第六产业化举一个例子:在韩国京畿道利川市的柏沙面内村,阴韩秀和朴日礼是一对普通农民夫妻,他们长久以来就以种植桔梗为生。在2006年,利用政府农村创业支持的机会,夫妻俩获得资金,引进设备,开了一家加工厂,生产桔梗粉、桔梗饮料、桔梗糖稀。近几年,夫妇俩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直接交易,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
朴日礼对记者说:“我们的农园现在每月网上订货量超过500件,其中80%的顾客都是回头客,年收入已达7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3.7韩元),产品甚至还向中国出口。很感谢政府给予资金、技术支持,现在桔梗的附加值不断增加,我们感到很满足。”
像朴日礼的桔梗农园这类的案例,在韩国还有很多。那为什么将这种产业融合的方式称为农业的第六产业化?这是因为,无论是“1+2+3”,还是“1×2×3”都等于“6”,故名之。
以农业为中心,提供生产资料的农林水产业代表第一产业,加工是第二产业,销售、流通、餐饮、体验、乡村旅游等服务行业是第三产业。这几个层次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第六产业化”的主要内涵。根据韩国农村振兴厅统计,韩国目前向第六产业转化的农户有3800余个,年平均所得较此前增幅达到23%,创造就业岗位逾30万个。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信息等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等过程中的应用,是成就农户竞争力的一大亮点。在生产环节,温室里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长官李桐弼指出,现在通过智能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有效调节生长环境,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这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韩国农业振兴厅也开发了多种手机软件用于农业生产。
从流通环节来看,农畜产品线上直销,在韩国具有很高的人气。一方面,农民减少了产品流通费用,销路变得更广,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2010年,韩国农畜产品线上直销规模为5700亿韩元,经过5年,规模增长了近两倍。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公布的“未来增长产业化”计划,韩国政府将允许在农村振兴地区设立农村复合产业区,发展农业、食品加工、流通、农家食堂、农业观光等一体化的未来增长型产业,同时决定将集群性的第六产业复合区从3个扩充至9个,农产品综合加工中心从22个扩充至30个。
韩国政府还决定设立100亿韩元的农业基金,鼓励更多人从事农业第六产业的创业;增加对信息技术设施的支援力度;增加产地食品直销店至100个;建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韩国农业振兴厅研究员朴正云表示,向有需要的农户提供先进技术,由专家组解决农民问题,他们正致力于推出订制化的咨询服务。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全球合作研究部研究员郑靖吉认为,第六产业化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如果仅靠小规模经营的纯农业收入,农民增收非常有限。寻求农业经营以外的收入,一、二、三产业的“垂直整合”,可以有效为农民提供工作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在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崔世均看来,政府应协助组建地域性的共同体企业,将通过某一地区资源、特色农作物、文化遗产所获得的增收返还当地。农民实现了增收,将反过来更有利于推进第六产业化发展。
(本报首尔2月4日电)
>> 点 评 <<
丁声俊(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是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大分工,然后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必然走向采用各种新形式的大联合。“农工商”和“产供销”一体化就是这种必然性的体现。从系统工程论出发,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必须。这种不同产业的有机结合,不仅早已在经济高度现代化的欧美成为普遍形式,而且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也得到长足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一是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产业化组织经营新形式,扩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规模效益;二是有利于农民分享合理的工商红利,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效提高其附加值,促使农民增加收入;三是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农产品资源,即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把废弃物资源化,既可加工制作多种制品,丰富市场供应,又可避免环境污染;四是有利于建设新农村,农产品加工业大都配置在规划的工业园区,在这一进程中,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也逐步改善,由此必然促进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05日 2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