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 一丸诚信的“中国药”(中国品牌 中国故事)

同仁堂,成立于346年前的一间小药铺,此后,供奉御药188年,历久不衰,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华老字号”。秘诀何在?两个字:诚信。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的承诺。其选药的标准就是:地道、纯洁、上等。例如,人参用吉林的、山药用河南的、枸杞用宁夏的、陈皮用广东新会的、丹皮用安徽芜湖的。僵蚕不能用僵蛹代替,16头的人参不能用32头的小人参代替。即便是做大蜜丸的蜂蜜,也必须用河北兴隆的枣花蜜。
“仁者爱人,以人为本”,成为同仁堂世代坚守的价值观。“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同仁堂,一个“仁”字,写在牌匾上,也刻在人心里。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梅群说,“以义为先,义利共生”,是同仁堂的古训,也是同仁堂的价值观。只要利不要义的企业,一个个都倒下了,而同仁堂却屹立百年不倒,其中道理就在于此。
“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是同仁堂坚持的原则,既尊重传统,又不被传统束缚;既大胆创新,又不离经叛道。科研人员以剂型改革为突破口,把大药丸子改成片剂、水丸、口服液、浓缩滴丸等新剂型。如银翘解毒丸、牛黄上清丸、香莲丸等改成片剂,乌鸡白凤丸改成口服液和胶囊。有人将此事编成数来宝:“同仁堂,想得好,要把丸药来改造。圆改扁,大改小,制成药片真是好。分量减,很轻巧,药效一点没减少。”
如今,同仁堂在全球共开办零售终端近2000家,开办医疗机构300多家,吸引3000多万海外患者。同仁堂商标在世界50多个国家登记注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海外游客到北京的“必修课”,除了登长城、吃烤鸭,就是参观同仁堂。
视品牌如命,视诚信为天。同仁堂,一丸地道的中国药、一丸诚信的中国药。
(相关报道见第二版)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5日 0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