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促进河南经济快速发展【2】

新乡市地方税务局
2016年01月18日10: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小字号

  三、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上的定位和优势

  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对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上有明确的定位,即: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郑州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河南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商品贸易枢纽,在其形成、发展、繁荣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河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通联系、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河南的经济快速发展。具体来讲,河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历史优势。河南文化灿烂,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具有坚实的基础。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四方、造福全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皆源于或成熟于河南。近年来,河南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日趋频繁。

  交通优势。河南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交汇点,拥有互联互通的天然条件,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航空港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省会郑州是“全国铁路心脏”,拥有铁路“双十字”和“米字型”高铁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多年居全国首位;郑州、洛阳被列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重要节点城市。

  资源优势。在全国能源战略格局中,河南处于西电东送、西油东调、北油南下、西气东输的枢纽位置,是中亚、俄罗斯等境外资源能源进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必经之地,河南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产业优势。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已成为中国极具发展潜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之一。河南经济发展程度与“一带一路”国家相仿,经济共振点较多,具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深化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四、加快河南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基本思路

  一是要推进三大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紧密结合。把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密切结合起来,“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以增强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核心腹地。

  二是要推动交通、物流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殷切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物流,要通过交通来带动物流,用物流带动城市,用城市带动整个经济,最后形成一个经济带。从交通、区位、物流集散的速度、成本及辐射范围来看,郑州都具有成为最佳枢纽的条件。要加快“米字形”高铁网建设,通过建设无水港、发展铁海连运,推动陆海相通,实现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链接;通过提升郑欧班列运营水平,形成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

  三是要推动“买全球”与“卖全球”、“引进来”与“走出去”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指导工作并指出,河南要“买全球、卖全球”。要积极利用郑欧班列等载体平台,将欧盟顶尖的技术、中亚丰富的能源等周边物资集聚到中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钢铁、水泥、化肥、电解铝等传统产业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拓展发展空间。稳步推进农业国际项目合作,加快推进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建立海外生产研发基地、全球营销网络和战略资源渠道。以航空港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与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构。

  (二)对策建议

  一是提升载体平台。深入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完善航空货运网络,推动物流、投资、贸易、监管便利化,建设陆空高效衔接的国际物流中心,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加快建设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探索以航空驱动型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提升创新载体平台创新凝聚力,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建设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积极创建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中原城市群智慧型城市群建设,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全国性创新高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以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为重点,实现快速铁路通达全部省辖市,推进省际快速通达,提升高铁、地铁、普铁、城铁“四铁”联运水平。加快打通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继续推进客运场站建设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大力改善农村道路状况。完善多式联运,实现无缝连接、内捷外畅。大力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快实施“宽带中原”工程,优化4G网络,加快推进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及时跟进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统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构建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网络强省。

  三是促进内外联动。加快东西双向开放,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郑欧班列、国际陆港等开放平台作用,提升郑州、洛阳主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谋划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五个互通,努力形成与亚欧全面合作新格局。积极主动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和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根据产业价值链合理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申建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提升保税区、口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平台功能,加快建设“一站式”大通关体系,积极申报河南自贸区,主动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

  四是推动企业“走出去”。政府层面加大统筹和协调服务的力度,合理界定和发挥我国政府、企业及智库等非官方组织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合力。在与“一带一路”沿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要创新合作模式,以推动其经济现代化为要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在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各类智库在内的社会组织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投资评估咨询,帮助企业权衡经济利益与社会公益。

  五是加强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带,也是文化带。没有人文合作的发展,很难实现经济合作的进步,应当通过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旅游合作能让双方百姓更多了解对方国家,消除偏见和误解。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具有坚实的基础。通过整合河南旅游资源,与沿线省市和国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

(责编:王子侯、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