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发布全球首部基础设施评级方法
关建中称:基础设施已进入评级时代

2016年4月8日,新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大公集团和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GIB)在北京联合主办“全球基础设施评级方法发布会暨全球基础设施投融资论坛”,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大公首创的全球基础设施评级方法。
大公集团董事长关建中在主旨演讲中阐明该方法所具有的七个特点。一是充分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期和运营期信用风险形成因素的内在联系;二是把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为评级重要因素;三是把政府财政收入或基础设施项目盈利作为偿债来源的基石,按照其他偿债来源与财政收入或盈利的距离确定信用级别;四是用信用工程学方法仿真模拟多种信用风险形成因素的运动状态,通过数亿次计算,优选出最佳评级结论;五是满足债权人对债务人对总债务偿还能力,存量债务偿还能力,新增债务偿还能力信用风险信息的需要;六是把建立项目内部信用管理体制机制,全程监控和披露信用风险作为重要评级因素;七是评级结果具有全球一致性、可比性、流动性。
关建中称,大公发布的方法是对基础设施信用风险形成规律的重大认识成果和引领全球基础设施进入评级时代的里程碑。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主席、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主旨演讲聚焦在全球视角下的新丝绸之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他表示,未来全球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世界经济增长点之一,如果没有评级机构和评级方法,基础设施就很难进入市场融资。此次论坛和大公评级方法发布,必将引发世界性的关注和反响。世评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顾问、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在演讲中对信用评级在基础设施融资项目中的角色做了重点阐述。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CEO汉斯-皮特 艾格勒在演讲中强调了基础设施融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认为,金融创新将助力中国承包商海外发展。
本次论坛围绕“基础设施评级方法对基础设施融资的重要性、创造安全稳定和有吸引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基础设施融资新趋势、以可持续性与弹性扩大绿色融资规模”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多名学者专家发表了真知灼见。
经过讨论,与会嘉宾达成了几项重要共识:一是千万不要忘记2008年以整个人类社会承担危机灾难为代价所证明的西方错误评级已完全不能担当世界评级责任的历史教训;二是要坚信只有构建新型国际评级体系和使用一切评级创新成果才会有世界的评级未来;三是要学习评级知识,运用专业判断能力选择正确的评级;四是要充分认识评级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价值,用好评级。应当从信用评级为全球基础设施走出投融资困境及其激活新的消费能力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视角,评价全球基础设施评级方法的时代意义。
639782286
据了解,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需求高达50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投融资需求,迫切需要一套针对基础设施的科学评级方法,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评级信息以甄别有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全球资本有效配置。大公评级方法应运而生,是大公对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又一贡献。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的政要、专家以及与基础设施相关的知名投融资企业、学者和媒体等近300人出席了论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