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的四大“症结”和一剂“猛药”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印发实施,这是继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化发展。《意见》为全面振兴东北找准“症结”,开出“药方”。
四大“症结”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0多年来,东北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找准症结才能有的放矢。
《意见》明确指出目前东北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偏慢;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结构单一地区(城市)转型面临较多困难,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基层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适应引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可以说,这四大“症结”是国家经过深入研究后为东北地区“诊脉”的结论,是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对症下药”的源头。
开出“药方”
“药对如锁开”,找出了问题,更需对症下药。针对东北地区的“症结”,国家开出了一个“药方”——全面深化改革。《意见》指出,东北地区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东北产业现状正是我国传统工业的缩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区域。东北地区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石油、钢铁、机械、化工等优势产业。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崛起,东北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GDP增速近年来呈显著下滑趋势。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靠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力度来开山破石。
《意见》开出的 “药方”还包括四味主药。第一味药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要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这是东北振兴的根基。第二味药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这是东北全面振兴必须打赢的攻坚之战。第三味药是着力鼓励创新创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动力之源。第四味药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发展之本。显而易见,这些举措和办法旨在对症下药。
督促“落实”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症结”找准了,“药方”开出了,接下来就要看落实。《若干意见》要求切实抓好组织落实,要强化责任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认真细化实际举措并一项一项予以落实,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区域经济的爬坡过坎、增强耐心,说到底同时也是市场中企业要修炼的内功。实际上东北已经有很多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和落实改革创新。“如果没有智能数控机床I5,我们可能就迈不过眼下这道坎儿。市场需求变了,产品也要跟着变。”谈及企业的转型升级,沈阳机床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文华深有感触。当年,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力排众议,砸下七八亿元研发I5智能控制系统,曾备受压力和质疑。而今的沈阳机床集团,传统机床利润微薄、无处可销,I5却供不应求,满负荷生产。“传统机床销量下降60%,I5销量增长350%,守旧与创新的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李文华向人民网记者表示。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困难和问题,“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东北的困难和问题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努力,更需要足够的定力与耐心。更何况,东北还有“共和国长子”与过去十年振兴的结实基础。
关键在行动。左顾右盼,只能错失良机;怨天尤人,无助于改革发展。立下愚公移山志,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才能打赢全面振兴东北这场硬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