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文化市场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范周
2016年05月19日15:00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推动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的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面临着结构型失衡。“供需错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从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文化产业供给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文化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了有效路径。

如何统筹推进文化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首先,以解决供需错配为“出发点”。从文化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看,在生产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这与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特点相吻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的生产结构变化,将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例如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消费者将有更充裕的消费主导权,供给侧改革带动的有效供给也将提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更强劲的动力。

随着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模式经历了从订单加工、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市场成为调控文化经济结构的主导因素之一。但由于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特殊意识形态属性,其周期性波动存在着政府管理与非公文化经济共同造成的反周期力量,这两种反周期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文化产业增长周期的曲线运动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文化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文化产业结构重塑的过程中难免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通过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才能使文化产业的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有效结合。

其次,以市场及时出清作为“着力点”。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以创新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则是让市场及时出清,“以良币驱逐劣币”。

具体而言,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是杜绝低俗供给。既要警惕封建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又要防止自身成为西方文化糟粕的俘虏,建立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为市场经营划出清晰的“红线”和“底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建立惩戒机制约束低俗供给。二是减少低端供给。减少低端供给首先应当通过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横纵联合,创新文化业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全产业链的大文化发展格局。此外,还应通过强化产业融合度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黏度,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提高文化附加值、提升文化领域供给水平。三是淘汰过剩供给。这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消除体制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化解结构性过剩、力避周期性过剩上。包括以创新能力消化和吸收收过剩供给,以新增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挤出过剩供给,以创新政策打通供需通道消化过剩供给。四是清理僵尸供给。一方面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打造“文化航母”;另一方面要促进民营企业、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蓄动能。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五是盘活呆滞供给。可以通过梳理、分类对呆滞供给的进行盘活,减少新增呆滞供给,盘活存量呆滞供给。充分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再次,以增加有效市场要素供给为“落脚点”。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关键是供给主体的结构问题。因此,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应着力于增加人才、科技、资本、规划及全球资源等市场要素的有效供给。

创新是供给侧动力结构改革的关键。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创新人才培养、文化领域智库都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同时要以文化发展需求和人才双创需求为导向,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满足双创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形成“市场牵引、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要素协同、产业辐射”的全链条、全要素的运行模式。科技创新是供给侧全要素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提升有效的科技供给,一方面要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入。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转化,释放放知识创新体系的巨大潜力。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实现创新价值、创新驱动发展。有效的资本供给是打破条块分割、市场分割、释放市场投资主体活力的重要手段。优化资本供给,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文化领域双效统一特殊性的前提下,在一些特殊文化领域实现政府引导,分类对待。优化文化资本市场环境,完善文化领域资本市场机制。加强长期规划供给同样必不可少。其核心是由注重眼前的短期规划逐渐向寓短于长、以长促短的设计规划的供给进行转变。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供给侧的改革还亟需注意提升国际市场的供给水平。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布局思路的文化产业全球布局至关重要。“讲好中国故事”不是让人“昏昏入睡”的说教,而是让人“津津有味”的乐道,是以世界通行的话语体系,实现文化领域的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着力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国家文化品牌,塑造世界通行的话语体系,以“中国故事”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最后,以优化制度改革供给为“支撑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供给”,即通过政策支柱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通过长期持久的宏观政策营造稳定的文化经济环境,是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适度简政放权和因地制宜的微观政策,是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市场行为,为文化产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的有效支撑。同时应制定务实的改革政策,通过在“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之间搭建顺畅沟通的桥梁推动产业政策落地是文化产业解决“供需错配”的重要路径。因此,产业政策要以文化产业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着力于优化文化市场结构,提高文化企业发展效率。

通过“二元动力”到“混合动力”的结构性改革,激发文化市场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是文化产业寻求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的核心。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坚守文化发展红线和文化民生底线,制定以保障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文化民生基本需求为重点的托底性社会政策,立足于“从实际出发”,既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和“社会效益”,又要特别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商品属性”和“经济效益”;既要体察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的整体实践,也要注重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产生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范周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