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好故事

“志愿者文化”将成为城市最美的积淀

杨迪
2016年08月31日16:38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2016年G20杭州峰会志愿者(人民网图片)

8月的杭州,依旧烈日炎炎,然而,就在这火热的阳光下,一股清风正徐徐拂面而来。不论是在杭州的各大旅游景点、文博场馆、机场车站,还是大街小巷、街道社区,处处都可以见到一株株“小青荷”抖擞而立,用他们的热情、自信、乐观和细致专业的服务,让每一位来访者如沐春风。

这些“小青荷”们,就是在G20杭州峰会期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据统计,截至8月30日,已经有2261名志愿者上岗,服务时数累计超过20349小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资料图)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赛会举办期间,我国首次大规模招募志愿者,其中,共有10万赛会志愿者直接为赛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北京550个城市服务站点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救助等服务,100万社会志愿者在北京社区乡镇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人群以北京高校学生为主,同时,还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外国人等。作为奥运会的形象大使,他们通过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北京的精神风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资料图)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又有超过200万人次的志愿者在上海的各个角落提供志愿服务。这些“小白菜”们有学生、在职人员,也有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士,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保障了世博会的顺利运行,更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韧打动了世人,展示了“阳光、快乐、奉献和担当”的风采,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这些志愿者身上体现出的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乐于付出的奉献精神、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G20杭州峰会志愿者(人民网图片) 

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再到如今的G20杭州峰会,可以看到,这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正在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城市形象的一道靓丽风景。

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 “博施济众”、“急公好义”、“仁爱待人”的文化积淀,早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慈善”和“仁爱”理念,并一直为国人所传承。在现代,志愿者文化除了原有的传统定义,还意味着一个个体对于他人、志愿组织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志愿者们用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社会公益事业进步的各项活动中。

2016年G20杭州峰会志愿者(人民网图片)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志愿者文化除了其本身的文化承载外,还成了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如同正在崛起中的中国人民逐步感受到的,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能否获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认可,“软实力”非常重要。因为,文化价值体系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生命个体最根本的思考与关怀。

2016年G20杭州峰会志愿者(人民网图片)

如今,每逢一座城市举行重大活动期间,志愿者的身影已随处可见,无论在交通路口,还是在车站码头,这些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们都在协助维持秩序、帮助遇到困难的人、执行义务治安巡逻、劝导不文明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播文明,传递爱心。这些志愿者通常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踊跃加入。他们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不图任何回报,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群众服务,成为非常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志愿者文化为一座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文化效益、并被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时,这种文化必然会慢慢融入到城市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积淀。

(责编:杨迪、杨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