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上市公司炒股亏损多多 产业转型不必“逢高必追”

张健
2016年09月23日07:48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上市公司炒股频现亏损 产业转型不必“逢高必追”

  上市公司炒股亏损多多

  “大市不好”警醒“不务正业”

  据统计,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购买A股、港股以及海外市场股票的投资总金额达3634.5亿元。在这3634.5亿元中,有2111只股票出现在证券投资明细中,其中港股占比逾10%。除去金融机构外,有超过500家企业进行了证券投资,投资金额总计为2454亿元,涉及股票1730只。在上市公司所投资的股票中,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金融行业股票最受青睐,中国核建以及“两桶油”等中字头蓝筹股次之。此外,医药生物、房地产、采掘、化工、电子公用事业等行业也多有涉及,颇有散户风格。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大戏的落幕,不但长袖善舞的金融机构的投资成绩单被市场关注,爱好“炒股”的“实业军团”的投资情况也浮出水面。中报披露后,中信证券自营业务巨亏55亿元的“炒股”成绩单成了众多投资者的心灵慰藉;受投资收益所累,中国人寿净利近七成的下滑更是印证了投资环境之艰难。据估计,炒股亏损的占了约四成。

  多家上市公司炒股赔钱,再次把上市公司该不该炒股的问题推至争议前台。行商逐利,做点短线,赚点快钱,其实无可厚非,但股市是一个风险较高的领域,上市公司是否该介入、拿多少钱介入股市,值得探讨。如果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且在主营业务“不差钱”的背景下,在资本市场上搏一搏,也未尝不可。但是,一要规模有度,二要见好就收,三不能喧宾夺主,废了主业。还有一点对炒股更重要,就是对大市走势的把握。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上半年,经过开年伊始的“熔断”风波以及二季度的调整震荡,A股市场成了全球股市的领跌力量,上半年,创业板指累计下跌17.92%,中小板指累计下跌17.88%,沪指累计下跌17.22%。根据东方财富Choice全球主要股指排名,沪指、深指仅次于富时意大利MIB指数、日经225指数,分别排在跌幅榜的第三名和第四名。在这个大市背景下,炒股获利实在是不容易。所以,上市公司介入股市,还应该谨慎为好。

  主业不彰拖经营后腿

  高科技未必有高回报

  国内多媒体音箱龙头深圳市漫步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漫步者”)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其2016年半年报显示,主营的多媒体音箱业务仍处于下滑状态。受PC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漫步者早在2006年就开始涉足汽车音响、专业音响、耳机等领域转型。而近年来,智能云音响、WiFi音箱、蓝牙耳机、空气净化器等都成为其转型的棋子。漫步者半年报显示,一度占据其营业收入95%以上的传统多媒体音箱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3亿元,虽然降幅同比收窄,但来自该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仍同比下降3.55%。过去10年曾以两位数的增幅突飞猛进的PC市场,让主营电脑配套多媒体音箱产品的漫步者一度迎来惬意时光。然而,2012年下半年开始,伴随全球PC行业进入下行通道,漫步者主营业务也开启了下滑模式。历年财务数据显示,其主业多媒体音箱收入占据总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上市初期的96.68%降至如今的76.89%。

  企业的升级转型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许真的需要在“等死”和“找死”之间杀出一条血路。需要消除几个误区:一是高技术未必有高生存率。这些年,高技术发展令人眼花缭乱,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有没有必要“逢高才追”、“逢高必追”?从实践看,效果未必令人满意,一些上市公司大胆跨界,甚至不惜放弃原来的主业,但是效果适得其反。二是步步紧追也未必追得上,还需要有自主开发能力。一些上市公司眼睛紧盯着科技动向,紧盯着新产品和新产业链的形成,甚至不惜代价情愿做“配套”,不仅自己发展受到局限,有时候“目标榜样”也被创新浪潮甩掉,如柯达、诺基亚,更显“六神无主”。三是对自己熟悉的产业不要轻言放弃。有句话叫作“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当产能过剩、产品过剩时,确实是困难重重,也是优胜劣汰的时机。在原有的市场和产品中创新、扩张、发展,也许是更大的机会。

  上市后业绩由红变绿

  大股东频频减持套现

  据报道,九安医疗控股股东石河子三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三和公司”)近日又减持了。从2013年开始,三和公司年年均有减持。令人关注的是,九安医疗上市后,业绩便走下坡路。9月14日,九安医疗公告称,三和公司于9月9日、9月12日大宗交易共减持499.4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5%。其中,9月9日减持425万股,减持均价18.71元;9月12日减持74.46万股,减持均价17.56元,三和公司减持的74.46万股是其2015年9月24日、9月25日通过“民族兴盛80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二级市场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的公司股票。九安医疗主要产品包括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等。上市前一年即2009年,公司净利润为3904.06万元,上市后,业绩便走下坡路,2010年至201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71.61万元、2080.67万元、698.29万元,-916.83万元、1019.75万元、-15076.13万元。

  中国上市公司以“变脸快”著称,许多企业上市后,有“一年红,两年绿,三年ST”的“美誉”。上市公司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企业真的很好,可称业内翘楚,业绩无变脸,持续盈利能力较强;二是企业上市时还不错,确实因市场环境变化、经营出现问题等因素导致业绩变化;三是企业本来并不那么优秀,因为上市而东拼西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漂亮报表,上市任务完成,就原形毕露;四是本来就是劣质公司,为上市圈钱存在造假上市的嫌疑。对监管层而言,特别要提防第四种企业,预警第三种企业。对投资者而言,则需要时时刻刻擦亮自己的双眼,既要横向看——主要是企业在行业内的表现,在竞争对手间的表现,更要纵向看——至少翻一翻企业上市以来的盈利能力、市值表现和市场开发能力的“流水账”。

  楼市旺销难掩大幅亏损

  成本提升压缩利润空间

  据媒体报道,通览A股125家上市房企半年报,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房企有53家。其中,亏损房企有23家,且均已连续多年净利润下滑。而在145家港股上市房企中,亏损房企则多达40家。今年以来,一二线楼市火爆的销售热情,为房企带来了销售业绩的高速增长,但企业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跟上。相反,接近半数的房地产商虽然营业收入增长了,但净利润同比却出现下滑局面。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断攀升的土地成本、仍在上涨的资产负债率,正在压缩众多房企的盈利空间。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连续四年利润率下调后,即使今年上半年市场成交爆发,房企平均利润率依然下调到8.15%。而即使在成交惨淡的2015年同期,利润率也有10.1%。即便如恒大、融创中国、阳光城、保利置业、远洋集团、雅居乐、世茂房地产、九龙仓这样的全国销售前30强房企,也出现销售额增长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的尴尬局面。

  中国房地产业真是个奇葩,所有通行的经济学规律,到这里似乎都不管用;所有根据“国际惯例”预言的房地产价格走势,都大大失灵。预言说难也难,说容易又容易,中国房地产价格走势只有一个字:涨。不调控涨,调控了还是涨,大调控大涨;一线城市涨,二线城市也涨;库存不足时涨,到了去库存、去杠杆的关键时刻,房价还是涨,好像涨得更凶了。一方面销售凶猛,另一方面利润下降,倒是如今房地产企业的真实写照。有人说,房地产如此没有理性的涨,只能怪钱印的太多了,可能也不尽然,或许可以从供给侧找找原因:以往的调控,只从需求侧入手,限购、限贷,总想压需求,需求往往是压不住的,其实根本问题还是供给不足。出了地王,别害怕,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拿出10倍的土地投放市场;持续涨价,别慌,要求房地产企业加快供应住房,提前交房有奖。什么时候地多得没有人抢,房多得没有人抢,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才算步入正轨。□张健

(责编:王子侯、乔雪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