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企对话”提升服务职能 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市场

近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进山东青岛海尔集团。海尔从上世纪80年代“自砸冰箱”开始,重新定义了“质量”二字,也让质量成为海尔的一块金字招牌。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尔不断“走出去”也把这块金字招牌带向了全世界。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这是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产品质量的定义。这句话也随着当年的铁锤深深的砸进在了每一个海尔人心里。
对质量的不断追求,让海尔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质量理念。在质量品质方面,海尔提出了“用户永远是对的”,以用户的需求来倒逼自己,不断突破自身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海尔认为,假如在产品质量上以不变来应对顾客的万变,企业就犯了错了。
在质量管理机制上,海尔提出了“与用户双赢的人单合一模式”。这一机制将质量在市场上产生的结果反馈到人,由自主管理班组的协同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人单合一双赢机制下的用户评价、用户付薪成为了驱动员工提升质量的最佳机制。
在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海尔创新性的提出了新质量标准,那就是“质量的标准是由用户定义的”。
近年来,海尔不断“走出去”,不仅成就了“世界名牌”,还完成了多项海外并购。这其中,不仅是企业自身实力的体现,过程中也得到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帮扶和协助。
2011年海尔收购了日本三洋公司的白电业务。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收购前期准备阶段为海尔集团进口样机提供了检验、认证便利。在引进三洋原厂设备时正好赶上福岛地震,设备存在核辐射超标风险,为帮助海尔集团顺利完成设备的进口,青岛局迅速组织专家开展论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核辐射监测,在保证进口设备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合格的基础上,为海尔集团提供便捷的通关、检验服务,确保了进口设备按期顺利安装调试,使得第一台合作品牌洗衣机得以顺利下线。
在2012年海尔收购新西兰国宝级品牌斐雪派克电器公司时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同样提供了进口样机的3C入境免办证明,保证了样机的顺利通关,为海尔消化引进新技术赢取了时间。
海尔完成对斐雪派克的收购后,决定在青岛建设工业园进行生产,为帮扶海尔集团引进斐雪派克的关键生产设备,青岛局提前介入、关口前移,专门选派技术专家远赴新西兰实施装运前检验,为海尔集团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提供技术保障,确保了这一高端产品顺利在青岛实现量产,有力提升海尔的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2009年与海尔集团正式建立“检企对话”机制,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并实施精准帮扶,推动企业产品质量提升。
实际上,作为口岸执法部门,一直以来,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足职能,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在标准、品牌、技术等方面对质量建设的引领提升作用,在“服务前沿化、管理集成化、通关便捷化、检验科学化、监管程序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帮扶水平,助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品牌竞争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