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中投总经理屠光绍: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更多关注“弱势”

2016年12月27日11:02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屠光绍(摄影:于凯)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屠光绍(摄影:于凯)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孙红丽)今日,由人民网主办的首届“人民财经高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出席并演讲。他表示,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要关注自己的弱势。

屠光绍表示,从去年到今年,有一个现象值得充分关注,那就是对外投资特别是海外并购撤回的比例相当高。

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的障碍?屠光绍认为,既有国际上的保护主义原因,但是另外也跟我们自身的弱势有关。中国的企业应该更多地了解国际市场的一些规则和具体要求,克服中国企业的弱点。

另外,从海外投资的过程来看,拿到项目不容易,但是更要关注投后管理。很多企业千辛万苦拿到了项目,但是更多的是拿到项目以后有的铩羽而归,有的成效大打折扣,最后甚至可能以失败告终。

“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投后管理方面,很多习惯于在国内是怎么干的,在国外也这么干,但是往往在国内行得通在国外行不通。投后管理既包括了管理能力,也包括了文化融合和当地传统,以及和当地的这个方面的文化方面的整合。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更引起关注。”屠光绍说。

演讲全文如下:

首先祝贺首届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举办。

同时,也非常感谢人民网邀请我来有这么个机会和大家见见面,同时谈一点想法。这个题目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中国经济的新方位。因为我们正好面临着即将告别2016年,同时,要迎来新的2017年,所以在这个时候探讨这个新方位,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在探讨新方位的时候,把大家的视野稍微请大家关注一下新现象,特别是这一两年来的一个新现象,就是从去年到今年,也是大家特别关注,全球也特别关注的一个新现象,就是中国的对外投资增加很快,所以,我想中国经济新方位里面,这是一个新的现象,或者说可能是我们观察今后中国经济走向的一个很重要的新的坐标。为什么呢?我想讲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在全球的大的格局下面,中国的对外投资这样新的大幅增加这样一个现象,在当前既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的进程,当然了,我们也要关注,从全球来看,各国的保护主义全球化的逆风,我们这样一个新的现象判断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的对外投资的增加,有它的基础性的长期性的趋势的因素的驱动。当然了,大家也在分析,这可能也有一些短期的因素,各个方面的短期的因素,包括大家对于资本外流的一些担心。我要说,在这样全球的大格局下面看中国的对外投资增加,首先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这样的趋势,在对外关系上的一个反映。那就是说,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外投资一定会不断地增加。我想这是代表着一个长期的这样的趋势。或者说,这是有内在的支撑。

最近商务部发言人也是回应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23号专门有一个对外讲话,就是谈到中国的企业的走出去,包括对外投资。我觉得,他特别强调了要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走出去。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在立场、原则、方向也做了完全正面的一种肯定。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包括海外的并购,我认为还是一个有长期支撑的现象。当然,考虑到中国对外投资、海外并购这样一个顺风的同时,我们特别要关注全球现在反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的逆风,就是在顺风和逆风之间,实际上中国的企业海外投资、海外并购、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和挑战,包括会遇到很多的风险。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的战略,“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推进,我想这个正好是顺应了既适应了中国的海外投资,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这样一个大趋势,同时,也顺应或者呼应了全球对于更好的跨境投资,包括创造新型的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诉求。所以我觉得,可能按照“一带一路”这样的继续的推进,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明年我觉得肯定依然是一个亮点,也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从全球大格局里面看中国的对外投资。

第二个,就是从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企业来看,也有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在对外投资,海外并购的过程当中,如何既发挥自己的优势,我觉得恐怕还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弱势。

有一个数据,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当中,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充分地关注,那就是我们对外投资,特别是海外并购,我们撤回的比例相当高。也就是没有通过对外方、外国政府,外国监管部门的各类的,包括安全审查在内的各种审查。所以,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当然,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中国进行海外投资、海外并购,中国企业有优势,优势在哪里,当然中国有资金的实力。第二个,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当然,中国经济实力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巨大的支撑。同时,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又和国内的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形成更好的互动,这都是中国的优势。也就是说,支撑它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有利的因素。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的障碍。比如说我们很多项目为什么通不过它的审查,当然这也有我前面说到的,既有国际上的保护主义,这样一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和我们的投资主体,我们走出去的主体,我们自身的弱势有关。那就是说,中国的企业怎么能够更多地了解国际市场的一些规则,了解国际市场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当然,特别是比如说在对外构建互利双赢的大的方面,我觉得中国企业还要更多的学习,还需要有更多的实践,还需要有更多的增加这方面的本领,克服中国企业的弱点。

比如说,一个方面处理好自身,我们走出去我们有自身的利益的要求,企业要有竞争力,中国的企业要发展,要在全球配置资源,但是,和当地经济发展能够给它带来什么好处,这个一定要很好地处理好,而且能够表达好,能够为对方接受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比如说,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怎么样发挥我们企业自主自身的作用,和当地的合作方找到合适的合作方,这个也是对中国企业能不能走出去,能不能成功,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会不会、能不能找到对方的合作方。第三,比如我们一个方面企业走出去既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接受监管,同时,还要更多地理解当地的文化、地域、传统和习俗。等等这些方面都说明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从主体来看,我们还要在发挥我们优势的同时,还要有更多的克服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这样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海外并购的主体能够取得更多的机会。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第三点,简单说一下,从海外投资的过程来看,我们既要看到拿到项目不容易,但是更要关注投后管理其实是挑战更多。我们很多企业千辛万苦拿到了这个项目,但是,我也告诉大家,海外的投资,包括并购的失败率很高,一个方面在拿项目这个挑战很高,但是,更多的是拿到项目以后,有的叫铩羽而归,有的成效大打折扣,最后甚至可能以失败告终。

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到了我们怎样拿到这个项目,但是投后管理这个方面的困难关注不够,而且,投后管理更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比如说做一个最简单的理解,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投后管理方面,很多习惯于拿中国自身的,我们原来在国内是怎么干的,在国外也这么干,但是往往我们在国内行得通,在国外行不通,也就是投后管理既包括了你的管理能力,也包括了你的文化融合,和当地传统,和当地的这个方面的文化方面的整合。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更引起关注。

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既然有长期的需求,也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怎么样能够使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发挥好企业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海外并购,对于我们国内经济转型的支撑,能够更好地发挥好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之后,真正地能够增强我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海外资源的配置能力,我觉得明年,我想我们在今年,在过去的基础之上,明年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探索,还要有更多的实践,我想明年,我希望我们海外投资、海外并购能够取得更多的有实效的成果。

谢谢大家。

(责编:孙红丽、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