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经济·科技

老北京“大栅栏”又回来了 听建设者讲述背后的故事(图)

【查看原图】
老北京“大栅栏”又回来了 听建设者讲述背后的故事(图)
老北京“大栅栏”又回来了 听建设者讲述背后的故事(图)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2017年04月12日00:00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贾兴鹏 摄影报道)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的老北京“大栅栏”,又要回来了!日前,记者从建设方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获悉,该项目已交付使用。

据悉,这个融传统韵味和现代元素为一体,以文化艺术展示、体验、传播为主调,辅以少量高端商业、休闲服务的北京文化新地标,从一开始的改造,就吸引很多关注。日前,大栅栏“北京坊”的建设者们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大栅栏“北京坊”项目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西起煤市街,东至珠宝市街,北起西河沿街,南至廊房二条,整体呈现为“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空间格局。

据悉,该项目由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承建,吴良镛院士领衔担任总顾问,7位著名建筑师操刀设计,沿街8栋各具特色的单体建筑与街区内众多历史建筑组成标志性建筑集群。

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代生荣介绍,2012至2014年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业主下发过程施工图纸30多版,每一版图纸的下发,项目技术人员都要与上一版施工图纸仔细对比,找出差异和存在的设计问题与业主及设计院深入讨论,探讨更好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图纸不完善导致现场频繁暂时停工,项目部多次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和召开碰头会,使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有序进行。

本项目外立面风格各异,很多装饰材料设计师也是初次接触,对具体设计做法尚不清楚,导致出据的施工图纸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建设者们积极主动安排项目人员多次考察屋面竹木、钛锌板等建筑材料厂家,与材料厂家技术人员反复沟通,包括施工工艺、材料生产及供货周期等;安排10名外立面装饰专业设计师亲驻施工现场进行图纸深化,与设计院设计师一对一沟通,保证每一个位置都有详细的节点做法。

由于受外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外立面施工过程频繁拆改,装修阶段业主下发设计变更600多项,每一份设计变更项目技术人员均与现场实际情况核对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地下通廊工程邻近大栅栏劝业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银行旧址和盐业银行旧址两座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施工过程中对文物建筑物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为此,“我们邀请专家对现场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优化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对文物范围内采用相应保护并对地下管线及路面进行24小时变形观测。”代生荣表示,地下通廊的施工,未出现任何质量、安全事故,这个做法保护了文物,得到了国家发明专利。

分享到:
(责编:贾兴鹏、夏晓伦)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