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上午10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OPO)谈话室内,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正在安抚一位逝者家属,在这之前家属作出一个决定:自愿捐出逝者三个重要器官和眼角膜,这将挽救四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也将使两位眼疾患者重获光明。
送走家属,刘源点上一根烟,猛吸两口后开始接受采访。
刘源从医17年,2014年,刘源放下手术刀,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24小时待命,时刻准备与生死“赛跑”已经成为他和团队的家常便饭。刘源告诉记者,相比之前做外科医生,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地点基本在院外,工作内容也从诊断、治疗变成沟通和安抚。
“这份工作比医生忙,但我认为意义更大。”刘源表示,虽然不再做临床医生,但这个选择却能让更多生命得到延续。
但工作并没有刘源想象中那么顺利。
“失败是家常便饭,成功是意外之喜。”刘源表示,对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来说,工作中被拒绝是常有的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但就是有许多像刘源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传递生命的“接力棒”。5年多的时间,刘源和团队接触了超500例患者的家属,成功协调180余例器官捐献。
谈及2019年的收获,刘源所说从未离开工作。
因为特殊工作性质,刘源没有太多机会陪伴家人。他表示,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陪伴家人出门旅游。(栗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