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探寻“老物件”背后的税务故事

2021年07月06日17:4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车柯蒙)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其中,一份来自广东税务部门的展品——“92式”税帽、臂章、肩章和胸章诉说了一代代中国税务人兴税强国的初心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的展品。 受访者供图

在此次展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建立”章节,展柜中的一顶税帽引人注目。浅黄色的税帽上有些许黑色的斑点,江门市税务干部梁辉华一眼看出:“那是日晒雨淋留下的痕迹。”

在1990年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纳税服务”的概念首次被提出,税务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征、管、查,更要热心为纳税人服务,搞好支、帮、促。自1992年开始每年开展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就是做好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时开展税收征管和宣传服务工作,我们常常要进市场、入企业,日晒雨淋少不了。久而久之,税帽自然也就褪色甚至发霉生斑了。”梁辉华说。

从1992年到2021年,30年的时间,梁辉华亲历了税收宣传从走街串巷、广场摆摊、沿街广播,到创意视频、开放体验、纳税人“云课堂”等多样形式的变化。“宣传的形式虽然变了,但‘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初心从未改变。”他说。

税帽的左下方,展出了标有“广东国税 汕头-0073”序号的臂章,它的捐赠者——汕头市潮南区税务干部罗喜庆得知臂章被展出的消息后十分激动。

1991年,罗喜庆来到汕头市税务局涉外税收管理分局,从事税务稽查工作。为了便于群众识别与监督,当时检查站、稽查队和集贸市场税务人员的制服上都有臂章,式样为布质、墨绿底色、盾形,上方标有银灰色“税务”二字。“税务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穿制服、戴臂章,体现税务机关的执法刚性,更彰显税收工作的公信力。”罗喜庆说。

1994年国地税分设,涉外税收管理分局划归国税部门,臂章正是那时发放到了罗喜庆手中。“由于臂章仅限于从事稽查检查工作的人员佩戴使用,因此每个臂章都要编号登记。”罗喜庆至今仍记忆犹新。

随着制服样式的不断改进,臂章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维护税法尊严和税收秩序的进程从未止步。如今,税务稽查人员有规范的工作规程,进户执法要出示检查证件、发放检查通知书,2019年启用的新税务检查证还增添了二维码,方便纳税人查验持证人身份信息,既规范了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又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在臂章下方,还对称摆放着两枚税务肩章。恩平市税务干部吴雪梅回忆道:“这款肩章有两套,一套是短款,夏季制服使用;一套是长款,冬季制服使用。夏季那套肩章是绒面材质,而冬季那套则是车花工艺。”

2001年,吴雪梅在恩平市地税局城区管理分局的办税服务厅工作。“那时候信息技术还不发达,很多工作只能手工完成,支付手段也相对单一,现金缴税是常态。我们为纳税人办税之余,常常忙于整理征管资料、检查对账等工作。”

2000年,广东地方税收征管信息系统3.0版上线,实现税银库联网,为税费电子化支付提供了技术支撑。2003年,吴雪梅所在的恩平市地税局成为全省地税部门中首个全面实现无现金收税的县级局。

虽然吴雪梅如今已不在办税服务厅工作,但她一直关注着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的进展:2009年,东莞市税务部门开出全国第一张网络电子发票;2017年,广东启用全国首个国地税共建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系统;2020年,广东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上线……

“办税从跑‘马路’到走‘网路’,缴税从现金支付到电子支付,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坚定了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从税初心。”吴雪梅说。

展柜中那枚税务胸章的主人,是来自鹤山市税务局的退休干部李冬凝。历经几代税服更替,胸章上的“中国税务”四个字依然闪亮。

“尽管已经退休,但我时刻关注着税收工作,在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中,我看到广大税务人主动请缨。他们胸章上‘中国税务’四个大字金光闪闪,既承载着老一辈税务人的初心,也昭示着新时代税务人的使命,闪耀着传承的力量。”李冬凝说。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