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开放指数”首次发布 为世界开放提供中国智慧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孙阳、栗翘楚)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然而,疫情阻断不了人类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信心和行动。如今,新老朋友纷至沓来,进博会“磁力”持续显现。
日前,《世界开放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在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召开。作为报告的一大亮点,“世界开放指数”首次在进博会期间发布,通过29项具体量化指标,评估全球129个经济体从2008年至2019年的开放度,并从主要经济体开放度、地理区域开放度、开放度与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报告》这一开创性成果,为推动世界共同开放提供了抓手,贡献了中国智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一方面,《报告》以“小切口”求“大成效”,创新性地推出“世界开放指数”,全景扫描了世界开放“进退”,发出“开放、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有助于汇聚全球开放的正能量,形成良性“自我实现的预言”,展现我开放大国的大胸怀、大气魄、大担当;另一方面,《报告》作为首份报告,对当前中国开放着墨良多,有助于扩大开放并倒逼国内改革,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对全球开放合作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研讨会上,马建堂就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分享了四方面看法。
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优秀品格。马建堂表示,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便拥有广阔的世界视野,追求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提倡立己达人、怀柔远人,推崇君子和而不同,取长补短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当今世界,中国倡导人类优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共同创造和平繁荣的美好未来。
开放对中国40多年的发展成就居功至伟。马建堂指出,回首100年党史和40多年改革开放史,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不断扩大开放。1978-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3.8%,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从不足1%升至2020年的14.7%,入世以来进口增量占世界的15.9%,高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已成为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和双向投资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30%左右,成为第一引擎。40多年辉煌历程,既是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团结奋进的过程,也是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过程。
新发展格局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马建堂表示,当前,中国立足“三新一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水乳交融。新格局下,内循环牵引外循环,外循环促进内循环,两者相互促进,都需要在扩大开放中予以实现。一方面,内循环需要以高水平开放来提质增效。目前,我国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大市场,是内循环的重要依托。挖掘内需潜力,亟需通过主动扩大进口、提高外资质量等,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满足国内品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双循环需要以高水平开放来塑造竞争新优势。我国要素禀赋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同时,科技、创新、品牌等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竞争新优势亟待培育。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亟需以高水平开放汇聚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在国际比较、学习、借鉴中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复兴。对此,我国积极争取加入CPTPP和DEPA,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更好促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世界共同开放亟需更大共识和更多行动。马建堂称,在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全球性问题必须全球解决,各国需扩大开放合作,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动互利共赢。世界开放迈出新步伐,离不开更多的国际共识、大国率先垂范和协同行动,方能形成世界共同扩大开放的“大合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