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好网约车司机合法权益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既是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的延伸和细化,也符合该领域已经执行的监管规定,如2016年7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是协调行业监管与平台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的一次政策创新。
网约车行业涉及道路安全与乘客人身安全,属于监管力度较高的行业。目前,网约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约车服务与顾客直接接触,网约车司机服务质量好坏、安全性高低、出行价格是否公允等与群众出行便利性、出行质量与效率、人身安全等密切相关。因此,保障该领域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群众生活便利水平。
同时,网约车行业涉及上千万名司机的就业机会。网约车从业人员规模庞大,为我国稳就业、保就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保障网约车司机合法劳动权益,既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劳动者切身利益所在。《意见》对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保障网约车从业者劳动报酬知情权、监督权。比如,针对“就餐难、停车难、如厕难”这样的细节问题,《意见》要求“在医院、居民集中居住区、重要商业区、综合交通枢纽等场所设置出租汽车临时停靠点,允许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约车临时停靠”。又如,《意见》明确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管理部门乱收费、乱罚款、违规执法等投诉举报”,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行业中的违规乱象,提高网约车行业监管和治理水平。
进一步看,为更好保障从业者劳动权益,需要协调行业监管原则与劳动保障措施,更好实现监管与保障的平衡。网约车平台企业的定价机制,涉及实时供求关系、客户购买力、当地巡游出租车单位价格、高峰时段激励调价等一系列因素。为此,《意见》要求“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发布,同时还应鼓励市场主体自主合理定价,更好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稳定供求关系,提升行业协作效率。《意见》还要求科学确定网约车驾驶员工作时长和劳动强度,保障驾驶员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持续优化派单机制,提高车辆运营效率,不能以冲单奖励等方式诱使驾驶员提供超时服务等,这有利于减少劳动者过劳,确保安全运营。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三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 精准协同治理道路客运非法违规运营
- 人民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王连香)近日,交通运输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加强道路旅客运输非法违规运营精准协同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积极推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道路客运非法营运、异地违规经营客车的精准协同治理。 《通知》指出,在深入剖析典型事故暴露问题、认真总结地方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遵循科技助力、精准排查、协同联动的基本思路,以往返线路、驻点位置、客源渠道相对固定,但未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资质的大中型客车为重点,统筹兼顾7至9座小型客车,实施非法违规运营行为治理,维护道路客运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