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建新功·信心篇

两会观察:路线清晰步伐稳健 为“稳中求进”注入强大信心

人民网记者 赵竹青

2022年03月11日09:5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两会期间,围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全年目标,代表委员聚焦社会热点,回应民生关切,凸显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完成目标任务的信心和迎难而上的决心。即日起,人民网推出“2022两会观察·踔厉奋发建新功”系列报道。

3月的北京,冰雪融化,草木萌发,一派生机盎然。全国两会作为我国经济开年的重要风向标之一,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面对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等多重复杂环境,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语掷地有声,人民大会堂内代表委员掌声雷动,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成目标任务信心十足。

高屋建瓴,信心来自科学合理的预期目标

过去一年,我国在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4万亿元,增速达到8.1%,成绩得来殊为不易。在此基础上,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5%”。

为什么是“5.5%”?

“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5%左右,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表示,这主要是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实现这个增速目标,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就有基础,经济运行就能保持在合理区间。

同时,这也与“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十四五”规划虽然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但要求保持在合理区间。向东表示,虽然2021年我国GDP增速达到8.1%,但近两年经济平均增速为5.1%,比2019年6%的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

“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必须爬坡过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充分预估,并指出达成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目标”。向东解释,去年我国GDP达到114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实现5.5%的增长目标,相当于5年前增长7%左右、10年前增长10.5%,对应的经济增量与世界上排第11、12位的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接近。他指出,“这种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

稳扎稳打,信心来自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过去一年,国家各项重大政策掷地有声、落地见效,坚定推进更大力度的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起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心潮澎湃。

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8万元,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均居世界首位,这说明中国经济有着坚实支撑、巨大韧性。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在逆境中推动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韧性来自于长期的积累。100万亿,110万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连续突破大关,增长的势头昂扬向上;外贸数字的不断增长,提醒人们这里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市场”;粮食产量连年增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人们收入的增速与经济增长同频共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逐步推进,全中国以更低的能源消耗支撑起更高质量的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制造业、出口、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都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来源。在制造业方面,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快于8.1%的GDP增长,制造业的GDP占比也有所提高;在出口方面,2021年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在民营经济方面,2021年私营工业企业的增长速度为10.2%,快于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在数字经济方面,两大主要类别的数字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分别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和计算机通信和设备制造业。

“中国经济有信心顶住下行压力,完成预期目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委员表示,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后劲,以及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正是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基础所在。

运筹帷幄,信心来自扎实推进的发展路径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简单的八个字却字字千钧,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奋斗方向。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九方面的工作部署环环相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施工图”脉络清晰,一系列政策组合正在形成有利于稳增长的良好环境。

在财政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一项项“硬核”举措汇聚成稳增长的强大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潘越表示,今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指向稳经济的目标。

“财政政策上延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旨在改善企业现金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货币政策上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的支持力度,旨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潘越表示,财政、货币政策积极联动、协同发力,为企业发展赋能,从而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在杨伟民看来,对民营企业的重点关注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大亮点,无论是增长的目标的设定、还是财政,货币等各项政策出台,都在服务市场主体,保障就业。“在这些政策真正地的落地落实以后,我们一定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杨伟民说。

昂首奋进新征程。2022年伊始,大江南北,田间地头、工厂园区已经开始投入了新一年的繁忙生产。前两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3%,发电量增幅在6.7%左右,铁路装车货运量快速增长……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传来,不断激发出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用一如既往的勇气、智慧与力量,不畏挑战,破浪前行。 


相关阅读:

两会观察:聚焦民生保障 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责编:赵竹青、吕骞)

最新报道

    2022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出炉

特别策划

    “两会有你 每日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