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服务 做好“海”的文章(财经眼)
图①:在福建宁德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一处渔排上,银行信贷员向渔民了解海参投苗情况。 |
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考察时指出,“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不少沿海地区积极发挥海洋优势,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创新优化金融服务,为渔业发展引资金“活水”,通过保险等手段筑牢风险“防波堤”,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信贷产品,便利养殖户融资
冬日暖阳下,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参养殖户忙得热火朝天。
“冬季北方海域水温较低,不少养殖海参来南方‘过冬’。我们购买海参苗后,重新分笼投放到网箱内养殖,等到4月前后收获上市。”福建省溢鸿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薛林生说。
霞浦县是我国“北参南养”重要产区。几年前,薛林生看好海参产业发展前景,做起海参养殖、加工、仓储生意。“海参价格波动较大,为了卖个好价钱,海参收获后往往需要先进行低温冷藏,待到价高时出售。加之海参养殖本就有一定周期,本钱投进去,却不能及时回笼资金。想从银行贷款,但缺少传统的抵押物,资金周转难题凸显。”薛林生说。
在霞浦,有着类似烦恼的海参经营主体、养殖户不少。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有关部门推动下,当地一些银行创新推出海参仓单质押贷款。薛林生也尝到了甜头——他到邮储银行网点咨询,并成功为公司与合作养殖户申请到这一贷款。
“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大家能够根据市场行情灵活出货,收入更有保障,还带动公司海参冷链仓储规模越做越大。”薛林生说。
“海参仓单质押贷款是以客户海参存货为质押品,银行按库存海参市场价值一定比例提供短期融通资金的信贷模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霞浦县支行副行长杨翠香说,这一服务模式中,银行指定拥有大型冷库的海参加工销售企业开展合作,客户将海参初加工品存放于冷库内,银行和企业共同对海参存货进行监管,并开具仓单证书。海参养殖户或相关经营主体持仓单证书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其经营规模,按不超过库存海参价值的60%发放贷款。
海参仓单质押贷款解决了养殖户融资担保难题,有效满足养殖户、企业资金周转需求,同时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农户收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霞浦监管支局有关负责人说,截至2024年11月末,霞浦县共有7家银行开展海参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当年合计发放相关贷款金额16.45亿元。此外,当地仓单质押贷款模式拓展到海带、紫菜、大黄鱼等水产,越来越多渔民有了融资“敲门砖”,在金融支持下实现扩产增收。
除了仓单质押融资,近年来,当地银行还创新海参购苗贷、养殖贷、流水贷、担保贷等产品,助力海参产业更好发展。对相关金融机构来说,一系列新服务也拓展了自身业务空间,实现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
丰富指数保险,防范气象风险
从广东省湛江市覃斗镇流沙码头坐船出发,没过多久,一个个海上重力式网箱便映入眼帘。网箱中,饲养着当地渔民的“致富鱼”——金鲳鱼。
网箱周长约90米,海下深度约100米,能养10万尾鱼苗,经济价值可观。不过,鱼苗养殖投入高、风险高,也困扰着渔民。湛江市海边姑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欣颖说,2024年,台风“摩羯”登陆广东湛江,公司鱼苗遭受较大损失。所幸,中国人保财险的理赔款及时到账。“公司从2023年开始投保气象指数保险,每个网箱的保险金额约为成本投入的70%。台风登陆后不久,我就收到了保险公司打来的400多万元预赔款。”梁欣颖说。
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当平均风力达到10级,就触发保险责任,公司即启动海洋牧场紧急预赔绿色通道,及时支付赔款。
据了解,鱼苗等水产受损后,往往难以精准定损。通过气象指数保险方式,当降雨强度、台风风速等指标达到预设阈值时,保险公司即按约定进行赔付。这有利于减少查勘定损成本、提升理赔效率。“指数保险为我们筑牢风险‘防波堤’,今年还要继续投保。”梁欣颖说。
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还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海洋牧场保险全流程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实时监测海洋牧场水质、水温等,实现预警提醒、线上理赔等功能。2024年6月,湛江市部分养殖企业养殖设施受到水生生物污染。该公司投入50万元为养殖企业更换养殖渔网,降低鱼类疾病风险,估算减损金额超100万元。
指数保险在越来越多地方加快落地应用。在辽宁大连,当地保险机构以对水面养殖影响较直接的海浪作为保险责任,创新开发海水网箱养殖海参、海水浮筏养殖浪高气象指数专属保险产品。2024年,为网箱、浮筏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超1亿元。在福建宁德,当地保险机构推出水产台风指数保险、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等,护航渔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多样化服务,支持深远海渔业发展
近年来,渔业从近海迈向深远海步伐加快,现代化、智能化养殖装备技术不断发展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涌现,相关金融保险需求与日俱增。
在广东湛江东海岛海洋牧场上,投入运营不久的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仿佛红黄相间的“堡垒”,“海的味道”从这里抵达千家万户餐桌。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为“恒燚一号”提供研发责任风险保障,助力顺利研发投产。此外,该公司为“海威一号”“海威二号”等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及重力式网箱提供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和装备财产保险保障。
“深远海渔业有着巨大发展潜力,金融机构要结合涵盖设备购置、捕捞加工、运输储存、基地建设等全产业链实际需求,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同时发展租赁、保险、融资担保等多样化服务,与远洋渔业企业、渔民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助力相关企业实现更好发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加快金融工具协同应用。业内人士介绍,远洋渔船、现代海上养殖装备等前期投入高,又难以作为贷款抵押物。对此,一些地方探索推出“保险+增信”的银保结合模式,在解决渔业生产装备评估难、满足生产资金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渔民投保积极性。未来,可进一步推出相关政策,鼓励探索这一服务模式。
此外,要建立多方合作、风险共担机制,提升渔业保险承保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认为,渔业生产经营面临较高巨灾风险。对此,要进一步加大巨灾风险模型研发运用力度,强化风险监测,完善风险分散机制,合理运用再保险、巨灾债券等方式分散风险。同时,要持续改进风险减量服务,支持防灾减灾救灾,提升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更好化解各类极端天气对渔业的影响。
(赵英迪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06日 1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