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焕彩中国年:山河为证 邮政为民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年货热,快递忙。往来穿梭的一件件快递包裹,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和思念,展现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繁荣景象,也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快递业联系千家万户、连通线上线下,既是畅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渠道,也是观察经济发展的一扇窗口。无论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还是乡村里的田野阡陌,随着智慧物流深入发展,中国邮政寄递能力持续提升,让人民群众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入乡进村 用科技“开辟”邮路
不远千里,为一场团圆。许多人正在奔向阔别已久的故乡,一场事关快递包裹的“春运”也随之启动。大兴安岭地区位于我国最北端,大部分地区都是原始森林、人烟稀少,冬季气温寒冷、昼短夜长,对于包裹寄递来说可谓“难上加难”。
为了跨越偏远山区的无人雪路,中国邮政选择用无人机寄送温暖。据大兴安岭邮政无人机操作员小宇介绍,在大兴安岭地区使用的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00公斤,飞行时间达三小时,飞行半径50公里,具备在高寒环境下稳定飞行的条件。
小宇表示,当突发的自然因素导致道路拥堵的时候,有了这些性能经过严格测试的无人机,就不会因为路况问题而耽搁到投递速度,可以相对摆脱路面交通的限制,直接从空中完成配送任务。这种灵活高效的方式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弥补了传统投递的局限性。
打通乡村寄递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是项民生工程,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也让许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以往,许多农产品在传统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损耗。现在,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引入,新鲜度和品质得到了更好保障,拓宽了农民的销售渠道,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投寄精准 以“智慧”提升效能
如今,互寄年货成为人们欢度新春的新方式。从春节前夕的快递流动看,当前快递服务已日渐走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快递包裹量的良好增长态势,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旺盛活力, 也凸显出邮政快递业务保通保畅的积极作用。
中国邮政指挥调度中心是负责整个邮政寄递网络的生产运行监控、动态指挥调度、重大事件保障等工作的核心指挥中枢。通过数智化技术,优化资源分配,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确保春节期间邮件投递的准确、安全与高效。
“智慧大脑”,让新质生产力触手可及。要在高峰期保证物资的安全与及时抵达,需要从预测、规划、监控、调度、运力保证、处理能力保障、组织保障等方面系统解决。譬如在监控和调度方面,借助大数据与AI能力,可以让指调系统作出的预警更快、更准确,同时物流运输过程轨迹实现全面可视,帮助各级调度员实时掌握网络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追踪原因,快速调整“战术”。
“我们已经为旺季生产做好了充分准备,有信心、也有能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安全、稳定、便捷、快速的寄递服务。”中邮信科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百龙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字时代所有业务都是“瓷器活”,所有工具都变成了以数字为特点的“金刚钻”,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当前,邮政寄递已经从脚力、畜力、动力时代迈入算力时代,而寄递竞争的实质,是对全业务、全链路、各环节、全要素的核算、运营、管控,是数智化赋能速度、广度和深度的竞争。
据张百龙介绍,中国邮政作为行业“国家队”,在这方面提前进行了技术保障规划和部署,强化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做到了“运行稳”、“处理快”、“数据准”。2015年集团公司启动云计算方面的研究,2016年经广泛调研、论证,引入阿里云正式开启了邮政分布式云计算的实践之路。其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寄递云平台现已成为邮政集团核心算力,承载了90%以上的关键应用,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加速业务创新周期。
“目前,数智化技术已经全方位、全链条融入到邮政揽分运投和整体运营当中。全国90个省际处理中心已上线智能决策、智能场院、数字看板、生产监测四大类14项智能化场景,大幅提升处理效能。”中国邮政集团计划建设部信息科技与创新发展处处长王志刚说。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国邮政”,这已经成为14 亿中国人尽享邮政普遍服务的真实写照。而中国邮政数智化发展进程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物流业向新求质的探索。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现代物流体系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撑。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