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筑牢北疆生态屏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西起新疆乌孜别里山口、东至黑龙江宾县,在横跨大半个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大地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播撒绿意40余载,昔日万里风沙线上如今已筑起生态绿色长城。
“三北”工程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当前,“三北”工程已进入六期建设。2024年,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三北”工程,更加浓郁的绿色正在北疆大地铺展开来。
攻坚战加速推进
浑善达克沙地,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千米。初春时节,北疆大地依旧春寒料峭,但在浑善达克沙地,新一年防沙治沙工作正紧锣密鼓展开。这是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两重”项目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源地,是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的主战场,也是六期规划的重点治理区之一。”三峡三北防护林建设(内蒙古)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杨说。
李杨介绍,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由三峡集团实施的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治理一期项目是构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脊梁,在缩小京津风沙源、减轻风沙危害、保障首都安全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项目建成后,预期森林覆盖率将提高2.44%,林草覆盖率提高5.36%,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6.51%,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比率降低2.26%。
2021年,“三北”工程进入为期10年的六期建设。2023年6月6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召开。会议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随着用于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落地,“三北”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速。目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布局的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治理等13个重点项目,以及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布局的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综合治理等14个重点项目已全面启动;在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布局的8个重点项目中,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等5个项目已启动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两重”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在“三北”工程建设上,支持推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以及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各项工作,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随着项目继续推进,效果将持续发挥。
全要素综合治理
八大沙漠、四大沙地,7个强风蚀区、34个风沙口,3条主要沙尘暴路径区,“不怕黄河决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沙漠化土地曾以每年超15万公顷的速度扩展,流沙压埋农田、牧场、水库,切断铁路、公路,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三北’工程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多位参与“三北”工程的建设者告诉记者,经过40余年不懈奋斗,三北地区风沙危害得到基本遏制,重点治理的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科尔沁四大沙地生态状况得到整体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亿亩;农田牧场得到有效庇护,在华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带),为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和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绿色惠民富民成效卓著,在黄土高原、燕山山地、新疆绿洲等地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果产业基地,1500多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
数据显示,自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以来,累计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增至13.84%,工程区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广袤三北大地逐渐由黄变绿,绿色长城正不断加固延伸。
“‘三北’工程进入六期建设,这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家林草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副局长岳太青介绍,“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此前相比,已由注重单一防护林建设转变为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由注重扩绿增量转变为注重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由各地区分散治理转变为注重区域联防联治。
据介绍,“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主要包含综合治理和成果巩固两大建设任务。此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综合治理任务。
在项目建设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支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中的68个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其中核心攻坚区35个,协同推进区33个。2024年安排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推行项目化管理,重点为工程区199个二级子项目做好资金保障。
在建设内容上,六期工程以荒漠化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按照生态全要素治理要求,统筹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和非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其中,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依据沙化土地类型和沙化程度,综合采取林草植被建设、工程固沙等多种措施实行综合报价,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
创新引领新动能
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一棵棵玫瑰花苗栽种、覆土、压实,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于去年11月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死亡之海”系上“绿色围脖”。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登上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观景台远眺。春日暖阳下,一块块蓝色光伏板随着库布其沙漠绵延起伏,一幅蓝色“海洋”与金色大漠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尽收眼底。
在宁夏中卫一处电商直播间,主播们正卖力推介枸杞、葡萄酒等当地沙产业特色产品,依靠企业带动和规模种植,沙产业不断壮大,“治沙”与“致富”在这里走向双赢。
从机械压沙、智能种树、无人机飞播等新装备新技术到光伏治沙、以路治沙等新模式,再到央地合作、联防联治、以工代赈等新机制,三北地区围绕工程建设难点堵点大胆探索、改革开路。“改革创新已成为推动‘三北’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科技治沙正让‘三北’工程这道绿色长城更加坚固。”岳太青说。
目前,“三北”工程机械治沙造林比例已接近50%。此前,国家林草局出台《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科技支撑方案》,明确提出实施七大科技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
专家表示,防沙治沙进入机械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新阶段,对资金配置与使用提出更高要求。“两重”建设既强调“硬投资”,又注重科技创新、治理模式、政策协同等方面的“软建设”。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为“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资金保障支撑,推动“三北”工程再上新台阶。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