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为了保护古树名木,他们有多拼?

欧阳易佳
2025年02月14日15:4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陕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见证了华夏大地5000年文明史;

山东曲阜孔庙“先师手植桧”见证了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北京潭柘寺“帝王树”古银杏见证了岁月更迭;

……

星散在锦绣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千百年来,古树名木守护着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铭刻着民族发展的时代印记,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湖南双牌桐子坳古银杏群风格。受访者供图

湖南双牌桐子坳古银杏群风格。受访者供图

今年1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从国家制度层面对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公布、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利用、文化传承等进行规范,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开启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崭新篇章。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利明表示,《条例》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期实践经验上升到法规层面,强化保护第一,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创造了法治条件。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压实保护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对非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保护措施是否有所区分?《条例》规定,对树龄500年以上、300年以上不满500年、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分别实行一级、二级、三级保护。

张利明介绍,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注重管养结合。按照全面但有区别的原则,规定散生古树名木、古树群普查、认定、公布程序,对古树名木位于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古树名木保护与文物保护相关的情形,分类提出保护管理要求。

本次出台的《条例》,从国家层面对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统一规范。同时,17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均在原有技术标准体系基础上,结合各地实践需要和最新技术要求,修订完善普查、鉴定、管护等技术规范,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榕树下,市民乘凉休息。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榕树下,市民乘凉休息。受访者供图

一棵古树见证城市“温度”。城市古树名木是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广大城市居民的记忆与乡愁。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

在北京,对每株古树名木实现GPS定位全覆盖,生成与之对应的二维码,完成所有在册古树名木的挂牌工作;在上海,开展古树健康评估,运用树木雷达探根仪和树体腐烂探测仪等仪器,对古树名木树身空洞、根系分布等进行探测分析;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建立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名木信息维护、现场巡护全数字化管理……

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经验,能推广到全球吗?

去年11月,来自我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62岁村民黄天明,作为稽东古香榧群的第六代守护人,也是唯一的农民代表,在“气候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主题边会上,用乡音向大家讲述了家乡绍兴古树保护的故事。

“这是中国古树名木保护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契合的例证,通过质朴的民间实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理念跨越国界,融入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征程。”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刘丽莉表示,经过对比研究,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处于国际领先。

“从立法层级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层面古树名木保护专门立法。”刘丽莉说,从资源状况看,中国是世界上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初步建成了国家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实现落地上图动态管理。

刘丽莉表示,相信未来,我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和理念将持续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更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这份源自古老东方的绿色智慧,成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的重要抓手。

(责编:罗知之、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