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消费者手机账户资金莫名被盗刷
“免密支付”风险怎样防范

前不久,山西消费者杨先生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在凌晨3点左右莫名出现了7笔扣费,共计4526元。扣费账单信息显示,这7笔款项先充值进了他的苹果账户,随后在一款手机游戏中购买了13次游戏道具。但杨先生从未玩过这款手机游戏,他怀疑自己的账户被人盗取,对方利用免密支付将钱转出。
杨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他们的微信或支付宝无故出现多笔扣费,金额大小不等,其中,许多受害者被盗刷的钱款被用于购买游戏道具或点券。
数字经济时代,“免密支付”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所谓“免密支付”(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然而,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可见,广大消费者在网购时要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带来资金损失。
为何“免密支付”易成盗刷漏洞?
一是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时风险激增。若他人获取了本人的账号或设备,可通过“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二是小额免密累积大额损失。部分平台免密额度虽设单笔上限,但短时间内高频次小额盗刷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三是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察觉。盗刷交易通常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APP订阅)完成,或者在机主凌晨熟睡时段完成,消费者发现时往往已产生多笔扣款。
如何主动防范相关风险?
一是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消费者可优先关闭免密功能,检查是否绑定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并关闭“免密支付”权限。若需保留部分免密服务,建议单独设置。另外定期检查授权应用,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应用支付授权。二是强化账户安全保护。比如,设置高强度密码并注意更换。避免使用生日、连续数字等简单密码,并开启双重认证功能,防止账号被恶意登录。再如,关闭非必要支付权限,比如苹果手机用户如无需通过账户进行应用购买,可禁用相关功能。另外,谨慎使用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防止网络钓鱼或数据截取。三是养成定期对账习惯。消费者要及时查看账单通知,关注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发送的扣款短信,发现不明消费立即核查。定期检查订阅服务,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
遭遇盗刷后如何快速应对?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首先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其次,留存证据并投诉: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提醒,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不应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请务必提高警惕,主动管理支付权限,切勿因图方便而忽视潜在风险。如遇消费纠纷,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等进行维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6日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聚焦算力基建 业界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夏晓伦)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而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渗透,从医疗诊断到智能交通,从工业制造到金融风控,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 文化赋能产业 一树樱花开出经济生态圈
- 春风拂过枝头,百亩樱花海在晚安家居文化园绽放如雪,粉色花瓣随风轻旋落于游人肩头,在樱花树下听音乐会,逛国潮集市,在专业摄影师的镜头里感受浪漫春日……3月21日,“‘樱’为你 爱上春天 2025湘江新区·晚安樱花季”启动仪式在晚安家居文化园举行。 “今年赏花,感受很不一样!”市民刘女士是晚安樱花季的“老粉丝”,连续5年打卡晚安樱花季的她,今年感受到了别样的新鲜感—— 刚下地铁,樱花元素铺满的“赏樱专线”接驳着前往晚安家居文化园赏樱的市民; 樱花树下,悠扬的音乐会奏响了“一觞一咏”的治愈系春日体验; 精美的团扇、精巧的文创挂件、暖心的志愿引导、贴心的更衣间……“长沙赏樱的体验感真的到了NEXT LEVEL!”刘女士感受到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