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对企业一视同仁。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每一项要求,都直击当前经营主体反映强烈且集中的痛点。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到多地“新春第一会”,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通过“提升企业感受”让改革举措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让经营主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近日,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做客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故事汇”栏目时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之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
优化营商环境向杭州学什么?
2025年开年以来,各有“独门绝技”的“杭州六小龙”刷屏全网,掀起科创热潮。
六家科创新星都诞生于杭州,绝非偶然。
宇树科技市场经理初阳表示,“一路走来,相关部门协助我们扩大厂房,帮助我们引进人才,并提供人才房政策替我们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这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研发,全力抢占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高地。”
耐心与包容,是一座城市给予企业最大的诚意。“杭州六小龙”所处领域不一、技术路线不同,但只要谈到营商环境,都会不约而同地为杭州点赞。
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创服务中心主任李子强表示,“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员工最有发言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努力搭建‘需求一窗受理、服务一站供给、发展一帮到底’的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体系。
营商环境像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检验着一方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着眼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吴小雁表示,杭州持续性规模化产生“现象级新锐企业群体”的背后,是当地政府持之以恒加强创新支撑,为初创企业营造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为什么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法治保障是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促使市场经济健康运转。
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来说,知识产权更是打开市场的钥匙。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朱强表示,分接开关本是一个舶来品。在我国也经历了仿制到复制,再到自主研发三个阶段。目前,公司在分接开关领域,已拥有超过300余项专利。
“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时常会面临仿制品的挑战。在企业面对同行恶意竞争时,相关职能部门能有力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这种实打实的法治保障,比任何口号都让我们安心。”朱强说。
吴小雁表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环境,法治营商环境是企业的定心丸。
“普陀区作为民营企业集聚地,我们天天琢磨三件事:怎么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找钱’更容易、‘发展’更有劲。”上海市普陀区发改委副主任唐伟军表示,普陀区通过“法治服务直通车”,一个电话,或者预约一下,专线、专人服务立马到位;数字化企业“健康体检”服务,为企业精准推送政策提醒,助企业提前发现痛点、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首违免罚”和“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仅2024年免罚金额达700余万元。
发展的背后故事,是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有力的法治保障可为经营主体发展保驾护航。哪儿的法治环境优越,那里的企业就如同沐浴在充足阳光下的草木,生机勃勃。”吴小雁说。
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兼顾“里子”和“面子”?
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新加坡肉骨茶、菲律宾椰子水、越南咖啡……一款款进口美味哪里可以实现一站式购齐?答案就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内的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东盟十国以及日韩澳新等地特色商品在这里实现365天线上线下常态化展销。
南宁市五象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钟自敏表示,“农产品贸易一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双多边合作的重点。如何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怎样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帮助外贸企业更高效、便捷、安全地进行贸易往来,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全力为外贸企业打通堵点、难点、痛点,是我们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落脚点。”
外资对中国的信任,源自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长期大势,源自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源自中国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
吴小雁表示,开放是最亮的投资路标。真正的开放,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在于制度创新的“软联通”,最终成就于产业协同的加速联通。
营商环境,既是提升行政效能的“里子”,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面子”。
吴小雁表示,当前,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在实践中,部分领域营商环境政策与经营主体感受间存在“温差”。对此,要做到四个把握和四个突出:把握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突出政府主动作为;把握好政策供给与企业感知的关系,突出有感有得;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突出系统联动;把握好合理借鉴与中国特色的关系,突出交流互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吴小雁表示,锚定一流,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水平,进一步激发亿万经营主体活力,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注入不竭动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