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水果周期”,小农户需要更多帮助(子夜走笔)


“小年”时,水果产量低,价格虽高却没多少收益;碰上“大年”,产量虽上去了,价格却也下来了,利润微薄甚至还要“倒贴钱”。只有价格稳定,利润率合理,果农才有继续种植的底气,好吃的水果才能源源不断供给消费者。
相较于有经验的果农和成熟运转的合作社,单个小农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做决策时,“什么赚钱种什么”,可成熟时赶上行情不好,入不敷出;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甚至受短视频中不靠谱“专家”的带货影响,自行喷洒药物,不仅影响果品质量,还可能毁了果树、带来食品安全等问题;售卖时,“散兵作战”,缺少有组织的系统营销,街边售卖等方式对于“消化”大年丰产的水果来说,作用很有限……
因此,应对“水果周期”和市场波动,小农户迫切需要更多专业指导和服务。从具体操作上看,农业组织可以吸纳更多小农户,抱团应对市场的洪流。合作社可以发挥信息优势,把市场行情第一时间同步给农户,科学决策“种什么”;以更实用、更通俗的技术指导,告诉农户“怎么种”“如何管”,把果子质量提上去。有了“量”的优势和“质”的提高,农民议价能力就强了,对接商超、电商、加工企业,“怎么卖”也就更好办了。
从产业布局来看,用好数据和信息资源,加大产地间的联动沟通,可以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被动“压价式”竞争。在“错季销售”的常规思路之外,还可以考虑从更多角度寻找市场空白,例如以独特的口感、滋味等,打动不同消费者的味蕾,通过差异化竞争站稳脚跟。延长加工链条,变鲜果为商品,更是打破季节限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好办法。
不仅是水果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大小年”很常见,价格波动难以完全熨平。但通过多方合力,运用多种手段,相信会有更多农户尝到丰产增收的甜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4日 0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