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脑类器官芯片“送上天”(趣科普)


网友:7月16日,我读到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运送太空“快递”的报道,其中包含脑类器官芯片。我很好奇,什么是脑类器官芯片?它能发挥哪些作用?它与脑机接口有何不同?
7月15日,一款脑类器官芯片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进入太空,这是国际上首次将脑类器官芯片送入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也将开展基于脑类器官芯片的生命科学研究。
为了回答读者问题,记者采访了脑类器官芯片空间科学实验项目负责人。
问:什么是脑类器官芯片?
答:脑类器官芯片,是以人多能干细胞为来源,在芯片上构建3D微型脑模型,用于模拟脑器官生理、病理响应。
通俗点说,就是在信用卡大小的芯片上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微型脑模型。这个“脑类器官”包含丰富的脑微血管网络和神经细胞、免疫细胞等,能够模拟近似大脑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研究真实的人脑提供参考,为疾病建模、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等提供一种新的工具和研究途径。
其实,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可以在芯片上构建模仿人体的多种器官类型,比如脑、肝、肾等,比传统静态细胞培养提供更贴近人体的真实环境。
问:为何把脑类器官芯片“送上天”?
答:把脑类器官芯片送入空间站,主要是为了探索太空环境对人脑健康的影响。
太空中的微重力、辐射等因素可能会干扰人类神经系统功能。长期在轨的航天员经常出现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减退等症状,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让脑类器官芯片模型暴露于空间微重力等环境下,就能进一步研究脑类器官受到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还原问题”,还有可能找出解决方案。
这项工作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太空,还有“空—地转移”的应用前景。
现有研究显示,空间特殊环境能够加速导致机体出现衰老或功能衰退。也就是说,这种“上天”试验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加速窗口”,有可能诱发地面上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出现的一些疾病病理改变。因此,科研人员就能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地面脑疾病研究提供相应的“加速窗口”,助力早期诊断与治疗评估方法的创新。
问:脑类器官芯片与脑机接口有何不同?
答:尽管脑类器官芯片和脑机接口都与大脑相关,都是为了深入理解脑功能,但具体目的和实现路径有所不同。
脑类器官芯片着重在体外仿生人脑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特征,用于脑发育、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等。脑机接口则是一种人脑与设备交互的技术系统,主要用于采集大脑电信号,实现人脑对机械或计算机的控制,比如用意念操控假肢等。简而言之,脑类器官芯片偏向“脑器官模拟”,注重脑疾病探究等,脑机接口偏向“人机交互”,注重服务功能扩展。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6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水利部针对浙江福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欧阳易佳)据水利部预报,受第7号台风“范斯高”影响,7月25日至27日,浙江、福建、广东东部、江西东部南部、湖南东南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其中福建沿海、浙江中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区将有暴雨;浙江钱塘江、椒江、瓯江,福建闽江、九龙江等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福建闽江下游大樟溪及沿海鳌江、龙江、木兰溪等中小河流可能超警。 7月25日14时,水利部针对浙江、福建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要求两省水利厅和太湖流域管理局紧盯台风发展态势和移动路径,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强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统一联合调度和堤坝巡查防守,切实落实水库及在建工程防汛责任和安全度汛措施,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防御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