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和动能


□ 优化消费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 增强消费信心,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
□ 优化消费环境,以权益保障增强消费意愿。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是观察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稳定器”。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凸显发展服务消费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升级趋势明显,已进入服务消费发展扩容提质的“黄金期”。推动服务型消费提质扩容,必须把握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在供给、需求和市场层面协同发力,切实让消费者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
优化消费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不同人群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日益细分,要聚焦各群体服务消费诉求,不断完善支持服务消费的政策体系,引导服务业企业针对细分行业和具体场景打造特色服务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选择市场需求大、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分步、分类、分区域扩大开放,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服务领域,在开放发展中更好满足消费需求。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发展,不断打造新业态、新场景,促进数智融合、多业态聚合、多场景交融,为消费者创造更多选择。加强服务领域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增强自主品牌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高端服务消费回流。
增强消费信心,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实现收入的稳步增长,才能增强消费底气,减轻消费后顾之忧,进而带动服务消费增长。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强化减负稳岗、扩岗激励、创业支持和人岗匹配等政策举措,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实施育儿补贴制度,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需求,努力让消费者消费信心更强。推动以旧换新政策向服务消费领域拓展,创新推出教育、医疗、养老、助餐、家政等消费补贴,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降低住房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挤出效应。保障服务消费“时间”供给,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探索实行弹性、错峰休假,让消费者有闲暇时间进行消费。
优化消费环境,以权益保障增强消费意愿。加快建立服务业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数据库,推行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推动信誉核查、信用报告等信息公开,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行业禁入,并通过信用中国平台公示,推动服务消费诚信发展。制定修订服务消费相关标准,加强服务行业监管,保障消费者能够安全消费和明白消费。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网络欺诈、信息泄露等行为,让服务消费更加放心和舒心。完善消费者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畅通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渠道,让消费者维权更便捷更省心。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