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扎根产业才能变成生产力


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介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算力产业已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算力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唯有扎根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释放实际价值,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算力是个什么力?算力即计算能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通俗点说,算力就像能处理海量数据的超级大脑。我们能顺畅在线网购、导航路线、与AI助手对话等,靠的都是这个看不见的超级大脑。衡量算力强弱有一个专业指标叫FLOPS,即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目前算力大致分为3类,即基础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其中计算能力最强的超算算力,每秒能完成100亿亿次运算,相当于全球80亿人持续按键近40年的运算量。
我国算力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梯队。从规模看,我国算力规模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健全,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干线400G端口数量等方面家底很厚实。从结构看,智能算力发展较快,表明我国算力质量不断提升。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相应支撑的是基础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和科学工程计算。此前,基础算力占了大半。如今,智能算力比例持续提高,意味着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更强了,结构优化将有力支撑数字化转型。
算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落脚点,在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算力常被比作新型电力,但与电力不同的是,算力并非接入电路就能产生价值。若算力脱离具体产业场景,就会变成“空转的资源”,甚至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不少算力中心利用率很低,机器闲着“白天晒太阳、晚上数星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设前没有深入研究当地产业需求,仅着眼于当下的政策红利与短期效益就盲目跟风,建好后因缺乏匹配的产业需求出现算力闲置,资源浪费现象频发。
产业需求为算力发展指引方向。脱离产业需求,算力建设就是无的放矢。产业应用是算力价值的试金石,为其演进升级提供了明确的市场方向和落地场景。比如,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催生了对边缘算力、智能算力的需求,通过在生产线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时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海量数据,再借助AI算力优化生产工序,实现智能制造;传统农业想摆脱看天吃饭,需要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算力支撑,实现病虫害预警、精准施肥等。算力技术升级迭代的核心动力正是来自于这些切实的产业痛点。
算力升级不仅能推动产业升级,还将打破产业边界,催生新产业。算力作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处理,突破原有技术瓶颈,能不断解锁此前难以实现的应用场景,推动新产业从概念走向现实。一方面,算力升级带动算力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新产业,如AI算力爆发式增长,催生了AI模型训练服务、算力租赁等细分产业;另一方面,算力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又带来了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创等新产业。
算力终究要在产业土壤中开花结果。当前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和技术领先,已具备支撑实体经济转型的坚实基础。立足产业需求,发挥我国大市场、多场景优势,将推动算力技术不断迭代优化,让算力落地生根,真正转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DATA 之夜”:具身未来 向新绽放
- 中国数谷 今夜璀璨 8月28日 “2025数博会·DATA之夜” 在贵州贵阳震撼启幕 近200位与会嘉宾奔赴现场 “DATA之夜”成为了 全球数智领域精英代表思想碰撞 与产业对接的舞台 走进活动现场 科技感随处可见 人形机器人灵活穿梭 四足机器人平地奔跑 智能电动汽车跟随音乐起舞 具身智能的魅力在此绽放 数智前沿科技在此汇聚 与此同时 来自贵阳的咖啡香气 和“非遗”侗族大歌 为与会嘉宾 带来听觉与味觉的双重感官体验 由人民网和贵州大数据集团联合打造的 “王阳明”数字人 “穿越”500年时光 与主持人对话 人民网数字人白泽 运用AI技术 将每一位思辨人的观点 凝聚成“数据筑基·具身向新”的共识 “DATA之夜”的帷幕缓缓落下 但数据驱动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 具身智能 未来已来.…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