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区——
科技带来文旅新体验(走进服贸会)


点击播报本文,约
9月10日,走进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区,从AI数字人提供的“秒级应答”服务,到无须佩戴设备的裸眼3D体验;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生成的数字分身,到扩展现实构建的虚拟世界;从集中展售的博物馆文创精品,到一站式解决的入境旅游服务……不少观众感受到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文旅行业生态,创造着更具沉浸感、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在“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北京文化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产业革新,正加速形成集群生态。围绕“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展览主题,本届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集中展示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一系列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首发首展,一系列新技术构建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场景。
硬核科技革新文旅体验。展区现场,以AIGC、AR/VR等前沿技术为核心,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互动体验场景出现在多个展台。
在丰台展区的“多感官沉浸式可移动数字空间”,观众戴上混合现实(MR)眼镜、套上柔性触感手套,指尖轻触虚拟的巨蟒皮肤,能感受到鳞片的纹路,雨林的风声、鸟鸣仿佛从耳畔掠过。“这是MR+触感全感官交互的作品。”该项目负责人徐明霁介绍,这让“数字文旅”从“视觉观看”升级为“体感参与”,通过“实景复原+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活”起来。丰台将推动该技术从文旅场景延伸至汽车博物馆等跨领域落地。
在东城展区,依托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数字中轴”项目对7.8公里核心遗产区的精细建模,以“裸眼3D”效果将永定门、正阳门、钟鼓楼的风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科技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人工智能技术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文旅服务模式,极大提升生产效率、服务精准度与用户体验。
在颐和园展区,“智慧客服”颐和园AI数字人引来不少人围观。一位观众正在与其对话,该数字人不到一秒就能帮助游客生成一份详细的游览行程单。目前,“智慧客服”颐和园AI数字人已迭代至3.0阶段,积累超10万字内容及2000条问答,年咨询量突破34万次。在展区现场,“金牌店员”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Galbot G1、中影年年能像真人一样交流互动的3D AI交互数字人、堪称“编剧加速器”的灵狐AI,将悉数亮相,与观众现场互动。
文创产品的创新表达也让传统文化以更亲切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区,影博票根系列冰箱贴、剪纸胶片书签等24款新文创产品讲述中国电影的历史和故事。“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更传递着独特的精神内涵,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电影的魅力与力量。”中国电影博物馆信息传播部馆员邓明玉说。在朝阳展区,泡泡玛特呈现旗下多款融合非遗技艺的IP产品,将瓷器、绒花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视觉设计,以潮玩文化助力非遗创意表达。在石景山展区,以8K水墨动画讲述北京地名的《北京地名故事》正在播放,同名限定版的各类文创衍生品引来不少观众。“我们将动画中的地名元素、历史场景与实用物品巧妙结合,让传统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触达大众。”北京盛世顺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景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1日 0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